乔木:别拿网络主权忽悠网民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被网民戏称为中国「护脸网」大会。

刚刚在浙江乌镇结束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由于其鲜明的政治目的,想用资本的优势,把中国的局域网控制模式,向世界推广,为中国的网络管制寻找借口,因此也被网民戏称为中国「护脸网」大会。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参会的中国人要么顺着中国政府的意思说,要么绕着弯地说;参会的外国人要么说点别的,要么保持沉默。Facebook的副总裁沃恩史密斯,在问到Facebook何时进入中国的问题时,微笑眨眼,就是不回答。最终台下也是一片笑声,不言自明,其乐融融。

中国政府作为永久主办方,从习近平的贺信到主管副总理马凯的讲话,正式推出一个概念:「网络主权」,以此强调控制互联网的正当性。

主权,一个多么熟悉的概念,中国政府经常以此作为外交斗争的神器,只要对己不利,就是干涉主权。可是主权不像领土那么明确,它是一个随政治变化的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解释。

中共的主权说就有变化。在1971年中国大陆取代中国台湾进入联合国之前,中共对主权采取的是「存在」说,即不管国际社会是否承认中共政权,我的政权存在,就有主权。恢复联合国的席位以后,主权又变为「承认」说,即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我,我就有主权;台湾尽管也存在,但缺乏普遍承认,就没有主权。

国际社会的主权观也在不断变化。随着独立国家越来越多,主权不容干涉成为普遍规则。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全球相互依赖关系的形成,不干涉主权的传统规则受到质疑。1990年代南斯拉夫内战期间,国际上出现「新干涉主义」理论,即一个国家发生种族灭绝或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时,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有权干涉。因此有了北约对塞尔维亚的军事干涉,以及后来科索沃的独立。

不仅对南斯拉夫如此,西方内部也是如此。1999年奥地利大选后,好战排外的极右翼自由党上台,成为联合政府的成员。吸取历史上不干涉的教训,欧盟对奥地利新的右翼政府采取政治制裁措施,迫使其改变政策,提前举行大选。而中国政府过去坚持所谓的「不干涉主权」原则,对从朝鲜逃到中国的「脱北者」一律强制遣返,现在也在改变,会选择送往韩国,避免他们回到朝鲜后的悲惨命运。

可见现实世界的主权虽然神圣,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主权限于国境范围,但也会有跨境的干涉。互联网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无国界,所谓的互联互通,就是它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没有类似限定主权的国境线的分割。上网不需要护照、签证、检查。

但总有国家要把全球互联互通的网络变成有本国特色的局域网,筑墙阻隔,检查干涉。Facebook作为全球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当年在招股说明书中指出,该网在全球的SICK(字面意思为病态)国家不能使用,即叙利亚(Syria)、伊朗(Iran)、China(中国)和朝鲜(NorthKorea)。如果说互联网有主权,那么为什么其他国家不行使主权,限制访问Facebook等网站?或者为什么这些SICK国家容许别国侵犯主权,访问本国的网站?

所谓「网络主权」,其实就是用一个貌似神圣的概念,为控制阻塞网络寻找借口。对中共来说,就是筑起网络长城,阻挡让其恐惧的全球民主、自由、人权信息。这就像类似「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党领导下的法治」等众多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一样,混淆视听,忽悠网民。

原地址: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4/11/%E6%9D%B1%E7%B6%B2%EF%BD%9C%E5%96%AC%E6%9C%A8%EF%BC%9A%E5%88%A5%E6%8B%BF%E7%B6%B2%E7%B5%A1%E4%B8%BB%E6%AC%8A%E5%BF%BD%E6%82%A0%E7%B6%B2%E6%B0%91/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