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现新浪微博以替换内容的方式加强审查

微博用户“moxovivo”发现自己此前转发的一个与群体事件有关的微博,被替换成完全不相关的内容,疑新浪微博已经启用替换内容的方式加强审查。


被替换内容后的微博

原来的微博

暂时不清楚新浪微博是否已经广泛使用这一手段来审查及过滤敏感的内容,还是因为技术故障所致。
   
新浪微博采取多种手段对内容进行审查,包括且不限于:
   
对用户发言的内容进行审查。若发现含有敏感词的消息,可能根本无法发出、发送后会显示“微博发布成功,目前服务器数据同步可能会有延迟,请耐心等待1-2分钟。谢谢”但事实上该微博可能已经被直接删除,也可能发出后作者自己看起来一切正常,但别人完全看不到。
   
对搜索功能进行关键词过滤,若搜索含有关键词的字句,则提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用户的消息无法被公开阅读,只能登录后阅读,限制消息传播范围。
   
限制用户的转发及发布功能,甚至直接封禁删除账号。

源地址:http://news.boxun.com/news/gb/finance/2015/06/201506242121.shtml?201506242123#.VY7T_vmqpuB

官方学者:超越推墙与守墙之争 推进长城防火墙改革

【中美两国再次聚焦网络安全。目前正在华盛顿进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接近尾声。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开幕式致辞时说,目前亟需在网络和太空等发展迅速的领域形成规则达成一致,而美中两国有责任制定这些规则。美财长雅各布·卢则直言不讳地对中国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发出警告。

近年来,网络安全议题始终是中美间敏感议题,中国国内互联网防火墙的存在也颇受争议。关于防火墙的讨论一直存在,但因防火墙的技术问题被政治化,从而成为难以触摸之物。但在当下全球化浪潮之中,网络安全问题的讨论愈发紧迫,讨论不应该被极化的政治话语所左右,我们期望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来推动防火墙的进化。观察者网专访国际政治与信息安全专家、复旦大学沈逸教授,他从技术治理谈到官僚政治博弈,相信会极大开拓我们的思路。】

全球防火墙概况


观察者网:中国的互联网监管是个若隐若现的老话题。不过这次找您聊一聊互联网监管,源于一位海龟学者“长城防火墙 撤掉又何妨”的文章,这篇文章通过微信在学者中间传播较广。关于互联网安全的话题,做研究的人、民间舆论与监管方之间的观点都有分歧,你一直支持互联网监管,又是学者身份,你如何看待这位学者的观点?

沈逸: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要讨论下“长城防火墙”本身。什么是“长城防火墙”?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从没有任何官方文件确认过所谓长城防火墙的存在;如果去检索类似维基百科这样的站点,英文版的条目会很确认的告诉你,“长城防火墙”是“金盾工程”(Golden Shield Project)的俗称;“金盾工程”倒是可以在中国政府的相关文件里查到的,但“金盾、金关、金桥”这“三金工程”是作为中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代表工程介绍的,和所谓“防火墙”,其实距离还是蛮大的。


从时间和过程来看,“防火墙”其实是伴随着中国政府应对以法轮功为代表的邪教组织借助网络空间传播特定内容的信息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技术手段以及政策规则的统称。1998年前后我还在念本科,当时用QQ(应该还是叫OICQ)和人聊天的时候,时常会遇到一些神奇的账号,它先主动加你,问候三句,接着就开始不停的大段大段的给你贴长长的法轮功宣传文本,我后来随意的统计了下,大概9000字左右的文本,这种神奇的账号可以用30秒就贴完。后来随着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打击,QQ传输文本中一些字符就无法发出去了,当然后来就是一些网站无法访问了;再后来,2003年开始,不断有一些新的网站,先是在中国大陆可以访问,后来又不能访问了,后来又能访问了,接着又不能访问了,直到最近开始比较稳定的,不能访问了。

在整个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一个通常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是民众,或者说,网民,互联网的使用者,他们对此类政策的态度、看法,尤其是容忍和接受的程度,正在梯次发生着微妙而复杂的变化。这次有学者讨论“把防火墙撤了又何妨”,其实可以看作是这种微妙变化的产物。

整体而言,有关防火墙是否要撤销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进行讨论:第一个层面的问题是,国家是否有权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互联网是否需要包括国家在内的权威主体对它进行管理?第三个层面的问题,是应该用何种方式对互联网进行管理?

从国际关系史的视角出发,当前的国际体系仍然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种体系得名于1648年三十年宗教战争之后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合会,以及在会上订立的条约,即《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这个条约被认为确立了主权原则,主权包括对内的至高属性,和对外的平等属性:对内至高属性的体现,就是条约规定“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各诸侯国,不分大小,有权自主决定其领地内民众的宗教信仰。”,信旧教还是新教,不由罗马教皇说了算,由主权者说了算,如果把宗教理解为一种信息流动,那么可以说,从主权原则确立之日起,就包含了对主权边界范围内信息流动的管理权限。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围绕短波电台也产生过争议:美国要对苏联及东欧阵营发送短波广播,鼓励“推翻暴政”,苏联等国家则发送阻塞信号进行干扰;后果之一是夹在美国信号发送站和苏联阻塞信号发送站之间的第三国民众苦不堪言,短波频道根本没法使用。后来官司打到联合国下面的ITU,裁决结果是,在主权国家边界内各自行动,要发送发送,要阻塞阻塞,但不能干扰无辜的第三方。当然这裁决没啥吸引力,各方还是各显神通自己玩。

就这点而言,从本质上来看,今天有关网络内容的传播、过滤和管理等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超越上述争论,超越由主权本质所界定的法理问题,更多的是在程序、方式、后果以及可接受程度等方面的争议和争论。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不是唯一一个对互联网内容进行管理的国家,澳大利亚、德国、印度、土耳其、西班牙等国家也因为对互联网内容进行管理等问题和谷歌公司有官司。从谷歌公司的角度来看,他收入来源的60%到90%来自于广告收入,而这种广告收入依托的是谷歌的广告联盟,因此他希望实现最大限度的互联网自由,按照最宽松的法律标准实现的互联网自由,因为这样可以有海量的网站带来海量的收入;至于内容,比如某些德国中小网站宣扬新纳粹思想,这个只要不触犯美国的法律,谷歌公司是坚决“不作恶”的;当然德国的法律就会要求谷歌把相关内容从搜索结果中移除,不能显示。

不是独一无二,为何风口浪尖?

观察者:像德国这样与谷歌有官司的国家,也以防火墙的形式把同纳粹有关的内容屏蔽掉?

沈逸:嗯,1996年1月29日,《纽约时报》就以“Germany Moves Again to Censor Internet Content”为题,报道了德国政策对网络上有关纳粹,以及恋童癖等不良信息内容进行过滤的政策。至于和谷歌的内容审查,看下谷歌在透明度报告里面披露的资料(http://www.google.com/transparencyreport/removals/government/DE/),应该就比较清楚了。当然德国的做法,很难用一句防火墙屏蔽来概括,它是一个比较精细操作的政策过程。

说起防火墙,其实说的是过滤网络内容用的软件,根据一些非政府组织的调查结果,全球最出名的过滤软件,叫SmartFilter,是一个在加利福尼亚,当然是美国加利福尼亚不是中国加利福尼亚的公司,Secure Computing,生产的。这个公司呢。2008年,被一个叫McAfee的美国公司收购了。使用这种软件的国家,包括突尼斯、沙特、苏丹、阿联酋、科威特、巴林、伊朗、阿曼、美国还有英国。缅甸和也门用的过滤软件由Websense公司生产;卡塔尔、阿联酋、也门,还使用一种加拿大生产的商业过滤软件Netsweeper。

有非政府组织在2013年列出五家公司,称之为“互联网之敌”,原因是他们生产的产品被用于网络过滤,分别是法国的Amesys,美国的BlueCoatSystems,英国和德国的Gamma,意大利的Hakcing Team,以及德国的Trovicor。与中国相关的话,2011年5月,美国的思科公司在美国被起诉了,原因是有人指控思科公司协助中国政府建设防火墙。
根据上述情况而言,中国的“防火墙”并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生产防火墙的软件公司里挑头的,无论软硬件,也不是中国的公司,那么为什么中国就在防火墙问题上站在风口浪尖上了呢?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少数极端的团体,将“防火墙”和“政治体制”联系在一起了,用“推墙”这个词,表面上看是推倒防火墙,实际上看是希望通过这个“推墙”在中国实现“政权更迭”,这里潜藏的假设,就是1995年美国国防部分管隐秘行动和低烈度冲突的副部长办公室出台的《互联网:战略评估报告》中的逻辑:互联网,从长期看,构成威权政体无法有效抵御的战略威胁。……民众从网络上获得与政府发布的版本不同的信息,这会激发他们的不满,触发游行示威,削弱政权合法性,最终导致变革……互联网构成美国实施非常规心理行动的平台……通过投放特定内容的信息,可以达成此前必须派遣特种部队才能获得的效果……同时互联网可以避免美国派遣特种部队面临的直接风险,也可以避免美国政府直接卷入事件的政治风险。

而作为这种行为,即利用互联网来推动政权更迭的对应面,“墙”,或者说,通过对互联网上传播内容的管控来保障政权安全,也因此获得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由此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依存关系:“造墙”和“推墙”的互为因果存在。看上去很奇怪,但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的国防部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形:一方的鹰派是否得势,取决于另一方的鹰派;看上去两者不同戴天,但其实存在微妙的“敌手共存”。

现在需要做的是,在中国整体力量持续上升,生存意义上的国家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政策管理,以及运用网络推进发展的问题。

如果将防火墙理解为一种防御系统,将对互联网的管理看作是国家现代治理能力体系的一部分,其实各个国家都是有类似系统和做法的,无非是能力强弱导致的差别:美国政府内网有爱因斯坦系统负责防御,监控网络流量和行为,实施有效的态势感知,美国政府对公网借助国家安全局的棱镜等系统实施全面监控,经过法定程序之后通知谷歌等公司或者删除某些网络的内容,或者提供某些私密信息,比如维基解密的员工在网上活动的IP地址、登陆时间、信用卡账号乃至私信通讯等,给美国政府以保障国家安全。从广义看,这都是战略性的国家网络防御系统和网络治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我不是搞技术出身的,只能比较通俗和模糊的表达我的设想:理论上说,防火墙这种防御系统,应该是由多个不同功能的模块集成的系统,目前中国的系统上,强项是事前审查的内容管理模块,但在反入侵等模块上能力比较弱;未来,应该要反过来,相对弱化内容管理模块,但要强化针对入侵行动的态势感知和防御模块,从而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防火墙。

如何避免防火墙异化是关键

观察者网:你刚刚提到反防火墙有好几派,一个是借推墙来否定执政合法性,另外的呢?

沈逸:说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扯个远的,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离任时有个很著名的告别演说,警告美国必须警惕“军事-工业复合体”(Military-Industry Complex)对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的过度影响,或者说,绑架。因为无论是军事工业,还是防火墙,我们都必须牢记不是在真空环境下讨论的,而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讨论的。因此这不仅仅是个政治过程,还是个政策过程,更是个重要的经济活动。期间涉及到巨大的利益问题。

回到防火墙的问题上,我始终认为,政府是否拥有对互联网的管制权限和政府如何使用这种管制权限是两码事,必须要分开讨论。我的观点很清楚,政府确实有权管,但政府的管理方式要改进。这种改进,需要做的是“流程再造”,重新回到管理的初衷,也就是目标,来考虑问题:设置防火墙也好,对互联网进行管理也好,是为国家大战略服务,是为国家宏观安全和整体发展服务,是为提升和巩固政权合法性服务;换言之,要避免防火墙产生自己的独立的利益和意志,也就是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要避免防火墙的异化,避免防火墙在经济收益和市场的环境下,异化成为一种谋取局部收益,并为此牺牲全局收益的特殊存在。

观察者网:听起来有一点点像科幻电影里的“天网”,产生了自己的意志。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沈逸:在国家综合治理能力体系建设框架下的流程再造,建立符合网络用户审美需求和使用习惯的政策过程,包括事前的有效评估,事中的有效执行,以及事后的有效反馈。

现在有关防火墙的争议,往往源自比较粗糙的政策过程:莫名的这个网站就不能上了?没有理由,没有依据,又造成了巨大的不便。自然会引发不满。

参考国际经验来看,这种政策过程,智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美国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就牵头起草了一份致美国第44届总统的网络安全报告,告诉政府美国可能面临这些威胁,奥巴马的战略制定基本上就是根据这个委员会提出的报告的框架来做的。而且这个战略是可以分析的,别人也是能够看懂这个战略的。我们只要有研究能力就可以研究他们的战略。相比而言,目前中国这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如何让中国政府因为政治体制所具有的战略上的延续性的优势落实到这些比较具体的公共政策领域,应该成为现代治理能力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弱化内容监管怎么做?

观察者网:你作为普通网民,又是研究网络监管并认同网络监管的学者,你如何使用翻墙软件?

沈逸:我一般用付费的VPN(笑),一个原因是美国有评估报告说部分翻墙软件属于不开源的软件,没人确保里面没被封装了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代理服务器好点。当然最近也很纠结,原因你懂的。

必须要说的是,我个人做的国际网络安全战略研究等,如果完全不翻墙,那基本上就做不出太多好的研究了,除非不断出国去搜集资料,但在严格控制高校三公经费的情况下也比较纠结。才说了两段就第二个纠结了,但确实如此。

观察者网:看来翻墙毕竟是件麻烦的事情。那么你希望防火墙对内容的管理机制该如何改进?

沈逸:防火墙管理也许可以借鉴这次中央处理香港占中的态度。准确的说,对网络空间上那些消息,整体上可以用类似的思路,就是镇之以静,徐徐图之。政府需要足够的政治定力,能够有真正的自信,掌握在复杂舆论生态中正确进行沟通的方法。任何行为体,无论是政府,还是所谓意见领袖,如果在网络空间透支了自己的信用,他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就必然会衰退,网络民意,网络舆论,会呈现某种摆动,这种摆动又是螺旋上升和具有学习、进化以及自我修正能力的。整体来看,政府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努力促成对公共政策的理性讨论,这需要某种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

回到中国的发展和互联网管理的相互关系上,比较直白的说,今天的互联网管理政策的取向,有可能需要落实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方向,价值取向以及发展路径等宏观大框架中加以考虑。如果参照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从一个角度来看,今天的互联网,是最能够体现、检验和实践群众路线的空间,是最能够考验和检验党的执政和战斗能力的空间,无论是从哪个意义上来说,都无法回避这些挑战和问题,也不存在那种所谓一下子就解决全部问题的神奇的魔术子弹或者说,万能的解决方案。

观察者网:所以如果内容上放松网络管制,比如让Facebook进来,政府担忧的几种情况不一定会发生?

沈逸:这个问题,是可以研究的,无论是根据案例,还是基于模型。从已有的实践看,因为现在有防火墙的区隔,墙内墙外的网络空间存在压力差;如果放开,就像是两个容器都有水,但水压不同,你把中间的闸门打开后,第一阶段肯定是,压力差消除的过程中导致波涛汹涌,如果没有妥善的管控和应对,那么容器可能因为压力导致全面崩溃,局势走向失控,这个风险是有的。埃及、利比亚的局势是一种近似的模拟。

如何消除这种风险呢?显然有各种方法,但核心的一条,当然是自主可控,意思就是在还能控制局面的情况下能自主的把这个管制逐渐放开。

观察者网:如果放开管制,还是要一步一步实施,比如说先放开学者所呼吁的学术资源搜索?

沈逸:整个政策应该考虑,不同群体有不同需求,学者对学术搜索感兴趣,学生可能对社交网站更加感兴趣,有学生告诉我,不让他/她通过社交网站上传一张刚拍摄的早餐/午餐/晚餐的照片,就瞬间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个方面的刚性需求可能比学术搜索要强烈的多,也直接的多。当然,如果真的放开社交媒体这块,真正的挑战,直接指向的包括宣传口的一些部门,整个话语体系、话语能力、沟通技巧,都会面临很大的要求变革的压力。

另外, google学术没有那么神奇,汤姆森路透社的web of science,这个数据库才是做学术的人需要的,但它是付费的。这个数据库收集了从1904年到现在,所有的电子期刊的文献,这些资料,图书馆研究机构都有。专用谷歌做学术是不行的。

观察者网:有一种开玩笑说法,说防火墙是为了保护国外网站。比如中国网民跑白宫网站上请愿,就把白宫网站给挤爆了(笑),你怎么看这种说法?玩笑中有没有一点道理?

沈逸:白宫好像不在被墙的名单里,去请愿的中国网民中好像也提出了关于豆腐脑甜/咸之争这种有很大概率超过美国总统正常知识范围的专业问题,这个用防火墙大概也是挡不住的。玩笑中的道理,就是中国其实有庞大的战略资源,也就是我们的网民,如果超过5亿以上的网民全面涌出,在facebook或者推特上,以刷天涯社区,以及新浪微博的尽头展开活动,呃,别的不太清楚,但至少在全球网络空间促进中文内容传播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疑问的;从把中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这个整体战略的角度出发,相关政策的调整也是非常必要的。

观察者网:国际上有没有国家因为不用防火墙而出了大灾难的教训?

沈逸:有过防火墙再被推倒是最危险的,典型案例结合上面提到的用那些出名的过滤软件的国家,突尼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在阿拉伯之春里面都出过各种不同的问题,当然最后的结果不太一样,有些是政权更迭,比如突尼斯;有些是在“法治”的名义下直接武力镇压,包括从邻国借兵镇压,比如巴林从沙特借兵把示威的给镇压了,当然因为巴林是美国第五舰队的驻泊地,而被镇压的示威人群是亲伊朗的什叶派,整个镇压的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中国古人的智慧,大禹治水的故事,已经把现成的解决模型放在那里了,剩下的,就是要领导人的政治决断,以及整个体系,包括政府、公司、社会、个人,共同去实践。当然,实践出来的结果,也是所有人一起承受的。对于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和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在内的复杂的利益体系来说,这并不容易,无法操之过急,但是要有准备。

附记:“要有准备”,这是沈逸老师访谈的结语。谈不谈这样一个负载太多情绪和利益的话题,沈逸老师有些犹豫,经过审慎思考,决定公开谈论这个话题,因为这是负责任且懂专业的知识分子的担当,希望有助于中国防火墙寻求改进的思考。(观察者网 余亮 采写整理)

源地址:http://www.guancha.cn/ShenYi/2015_06_25_324599_s.shtml

翻墙问答:为何用VPN上网当局仍可得悉浏览纪录?

问:最近有报道指,中国当局利用Javascript的漏洞,即使听众用VPN上网,仍然被中国当局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李建军:之前的翻墙问答都提及过,中国当局滥用百度、阿里巴巴等网站,进行攻击异见网站的活动,而这次出现新的漏洞,主要针对用VPN来浏览异见网站的网民。

只要你曾经浏览过百度或阿里巴巴等与中国当局合作的网站,就会执行暗中执行的代码,这些代码可以看到你所有浏览的纪录,包括透过VPN进行的浏览纪录,而用户是完全一无所知。

问: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中国当局窥视我在VPN的浏览活动,免得我或其他网友惹上麻烦?

李建军: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两个不同的帐户或浏览器,进行浏览活动。要浏览中国网站,例如百度或淘宝网的时候,就使用IE或Chrome之类浏览﹔而用VPN翻墙的时候,就用Firefox或Safari来浏览,这样中国当局不能够透过中国网站的Javascript漏洞而得以知道你的行踪。当然,最保障的方法,是用两部完全不同的电脑来分别浏览中国网站,以及翻墙活动,这样是最安全的。

如果你用最新版本的Tor浏览器的话,会相对安全,因为Tor社群已经针对中国当局的所作所为,对Tor浏览器设计作出修正,令中国当局无法利用Javascript漏洞窥视个别用户的浏览活动。

问:最近有消息指,三星的Galaxy系列手机有保安漏洞,有可能令听众在手机上的个人资料遭到泄漏,那是怎么一回事?

李建军:三星全系列用Android作业系统的Galaxy手机,包括最新Galaxy S6,由于预载软件出了问题,会令你的通话有可能遭到窃听,以及你传输的资料遭到拦截。这个问题在2013年己经发现,但至今仍然存在,三星现时只是向个别的电讯公司提供了修补套件,在网络层面上补救,但几乎全部受影响的手机软件都未有作出相应更新。

至于三星使用Windows Mobile的手机,或较早期使用专有作业系统的手机,就暂时未发现任何问题。

问:那现有三星Android手机的用家,可以做什么来保障自己的私隐不会外泄?

李建军:在三星未更新所有手机的软件前,如果你有另一部Android手机,可以暂时使用另一部Android手机,因为这次并非Android作业系统出现问题,只是三星公司随机预载的个别软件有漏洞,才导致用户私隐不受保障的情况。

在三星推出最新修补套件后,请尽快安装,以策安全。但要注意的是,有些太旧型号的Galaxy手机,三星不一定会推出相应的套件,对仍然使用旧款手机的用家,可以考虑藉这个机会换机,因为旧的作业系统有的保安漏洞,不止预载软件上的漏洞这样简单,还可能有其他漏洞存在。


问:之前有报道,中国黑客惯常在Powerpoint、Word或Excel附带木马程式,偷窃用户资料。那怎样在Gmail打开这类型附件,避免中国黑客附带的程式码可以成功执行?

李建军:由于现时Gmail都有支援Google Drive的能力,正常的Powerpoint、Word、Excel或PDF档,都可以在浏览器上直接查看,而不用下载附件到电脑上,只要你的浏览器是最新的浏览器便可。Google并不会执行档案上的程式码,如果你不能够浏览PDF或Word内容,你几乎可以肯定对方送来是病毒。

这集翻墙问答,我们会有视频,示范如何在Gmail安全打开Word一类的附件,欢迎各位听众浏览本台的网站,观看有关视频。(完)

原文:http://www.rfa.org/cantonese/firewall_features/firewall-javascript-fault-06192015074655.html?encoding=simplified

源地址:https://xijie.wordpress.com/2015/06/19/%E7%BF%BB%E5%A2%99%E9%97%AE%E7%AD%94%EF%BC%9A%E4%B8%BA%E4%BD%95%E7%94%A8vpn%E4%B8%8A%E7%BD%91%EF%BC%8C%E5%BD%93%E5%B1%80%E4%BB%8D%E5%8F%AF%E5%BE%97%E6%82%89%E6%B5%8F%E8%A7%88%E7%BA%AA%E5%BD%95/

泡泡全新推出VPN工具箱测试版

泡泡全新推出VPN工具箱测试版,为用户量身打造,泡泡呕心沥血6个月,大家都快来试一试吧!

访问地址:https://pao-pao.net/vpn-compare


Psiphon“突破界限”系列广告

@Shuihuise: Psiphon的“突破界限”系列广告好赞!






时空隧道:承诺永久限时免费的翻墙插件

时空隧道是一款速度最快的海外网站加速插件,可轻松访问google、gmail、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网站,永久免费,每天累积2小时,另外推出高级VIP服务。



时空隧道承诺 【永久免费】 每天免费2小时。可随时暂停计时 。现已推出收费的高级功能,速度快,不限时。免费用户永久有效。

chrome插件地址:

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E6%97%B6%E7%A9%BA%E9%9A%A7%E9%81%93/hfinpallhogllbckokkaefjjcjhjpnln

官方网站:http://suidao.wuseyi.com/invi/gN0hj0


东京电视台节目中国实地采访五毛党

@remonwangxt:今天在新浪微博被分享然後很快被刪除的視頻可能是這個,20140110東京電視臺,實訪中國五毛黨 這段有愛好者配上了中文字幕



视频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twvpof8as&feature=youtu.be

网络评论“五毛党” 中国青年学生变“水军”

一周前,在中国绵阳的一所大学网站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招聘广告。据大学发布者表示,他们此次主要招聘网络评论志愿者。

这所大学位于中国四川省,此次招聘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中国年轻爱国者表达对中国进步的喜悦情感,并发表在网络上以反驳那些诋毁中国的内容。”一位学校的工作人员之后解释。

“五毛党”据西方媒体引述是一种在中国很早以前就产生的现象,解释为雇佣他人在网络上发表对中国政府有利的评论,每发表一条政府支付5毛钱,故称为“五毛党”。而此次绵阳这所大学的招聘举动,让中国年轻人为政府做起了公关工作。

很多中国青年学生成为中国政府的“拉拉队”,因为他们大多数认为这是促使他们完善履历,并且在中国找到工作的必要步骤。中国的福建省有157,553的评论者,引述自中国共青团委的邮件上说,其中超过一半的青年人,年龄段为14-18岁。

据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生跟BBC记者杉丽雅(Celia Hatton)讲述,在两年前,他是一个500个学生评论员的指挥者,因为当时他是学校共青团的负责人。“当大学的负面新闻出现时,他们就会要求在网络上反驳这些消息,可是随后就会开始要求转移到抵制政治污蔑上的新闻。”“大学数学生都认为,越是在政治上有正确的立场,对以后的提升干部也会越加顺利”他随后解释。

大多数学生都是没有政治立场的,他们都非常年轻。据另一位学生回忆,他们会要求每天发表至少三条评论去反对负面消息。“我参加这个志愿者活动,是因为我觉得很有趣和好奇。”

而《环球时报》曾发表过文章来公开批评“五毛党”。文章中曾表述“中国不需要政府雇佣网络评论员来影响民众的判断力,中国社会就是真正的成熟。”据引述《环球时报》评论,企业雇佣专门的人员处理各个官方的负面消息,及时发贴“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也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方面,甚至一些县城的中学也会设有“网络管理处”。

引述香港《开放》杂志主编蔡咏梅在接受《美国知音》采访中的评论,她认为《环球时报》能公开讨论“五毛党”是有一定的正面价值的,揭露了某些真相。“一些对社会不满的声音,还是会通过各种渠道发泄出来。”

源地址: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06/150616_china_spin_doctors

中国加紧非实名移动卡的登记

如果你是非实名制移动卡的用户,过去几个月应该会收到多条警告,要求补办实名登记,其中可能提到会限制通信服务。移动运营商是根据去年底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工商总局联合印发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通知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开展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如联通,其中非实名登记的预付费卡就在整治范围之内。根据该通知,移动运营商要“确保在2015年12月31日前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达到90%以上”,但该通知没有提到移动运营商有权限制用户通信。
"尊敬的用户,您好!按照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联合开展的电话“黑卡”专项治理行动要求,我司现根据三部委下发的【2014】570号文件,对登记信息虚假、不准确、不完整的移动电话开展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请您在30日内携带有效证件原件到号卡归属地的联通自营厅进行资料核对补正,以避免限制通信服务,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源地址:http://www.solidot.org/story?sid=44456

全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泄漏查询

本查询程序精简了目标的部分信息(如:微博帐号),因为不好整理......你可以选择下载[完整数据] by xiaolan(小蓝) https://xiaolan.me

注:在中国公开传播此内容有可能会存在安全风险

传送门

Gibson:科学上网全方位指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外面坏人多,强叔不让看,
为了涨姿势,神也拦不住,
Duang,不信,你看!
有人说,“小强强”的存在就像架在互联网上的一把枷锁,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让人们重新回到了封建互联网。不过,也有人说,当年要不是强这个方案的横空出世,可能海缆已断,早早的进入大中国局域网时代,毕竟闭关锁国这种事咱们还是轻车熟路的。就酱,强哥背负无数骂名为人民服务了这么多年,话说小强强你这么diao,你爸爸妈妈知道吗?
问世间墙为何物,吾将上下而求索。真正想出去看看的,问问大白毒,找找好基友,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我只是想安安静静的上个网而已,让我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这样好吗?Whatever,这么些年不也都过来了吗,就当做GET一项新技能,有一技傍身也不是什么坏事,这不,隔壁的萌妹子又打不开Google地图了,我先去看看,上次的领口好低,衬衫都快撑开了,她难道不知道“平胸忌体恤,大胸忌衬衫”吗,这到底是故意的呢。。。还是故意的呢。。。还是故意的呢?至于为什么是“又”,此处应有掌声,不用谢。
好吧,说点正事,这回总结一个科学上网的全方位指南,希望能让大家在这条道上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另外,文中出现的各种推荐,仅代表本人个人的经验和观点,仅仅为了提供更全面的指引,抛砖引玉之用,在选择和购买的时候,请一定先自行体验。

VPN—科学上网必备的基本款

如果你还是科学上网的新兵蛋子,如果你对科学上网还是一知半解,如果你不追求时尚,只想安安静静上个科学网,那么VPN是你必不可少的基本款。
基本款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用太纠结,不论高矮胖瘦(Windows、OSX、iOS、Android、WP、BlackBerry),选它就对了,还可以随意搭配(PPTP、L2TP、IPSec、SSTP、OpenVPN),丰俭由君,有成熟的产业,商家林立,任君选择,价格也很亲民。
既然是基本款,最近几年被小强强列为了特殊关照的对象,发起飙来分分钟让你各种不能自理,平时也隔三差五的翻翻牌子,毕竟是小强强啊。好在我大天朝,素来都有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出锤子,我出布”的传统,大家各显神通玩着猫抓耗子的游戏。
基本款里面下面这三款是比较有特色,能hold住的,可以考虑持有,只此三款,不能再多了。

GreenVPN

稳定靠谱,商业化运作比较成功,各方面综合实力强,个人级消费的价格,企业级消费的服务,战斗指数五颗星,iOS app好用到没朋友啊。槽点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名气太大,用的人太多太多,还有一堆山寨的。。。。。

NydusVPN

后起之秀,100来个日本和美国linode线路,占了全部线路的90%,感觉也是蛮拼的,win客户端和mac客户端十分优雅,价格虽然高了点,年付5终端适合多设备的盆友。Nydus这名字听起来像是外国的高级货,后来得知老板是星际迷,Nydus是星际虫族里面的某单位。。。。

云梯VPN

被无数极客所推崇,技术实力超群,追求用户体验,拥有大量死忠粉和脑残粉,被称之为“信仰商家”,至理名言:爱用用,不用滚(目测评论区我要被喷了)。也有很多把他家骂成狗的,呈两极分化之势。我个人感觉还是挺靠谱的,唯一捉急的是限制流量。。。。

Shadowsocks—带你装逼带你飞

要问时下最流行逼格最高的科学上网方式是什么,那必须是Shadowsocks,中文名叫影梭,也简称“SS”,还没听说过的盆友可以看看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包5分钟学会。
好了,这会又有人说了,我都已经有几个VPN了,手机电脑通通搞定,还要Shadowsocks作甚?如果说VPN是科学上网必备的基本款,那么Shadowsocks毫无疑问是时下的爆款。基本款可以满足日常的需求,穿出去不会出错,而爆款能让你成为众人的焦点。为什么能成为爆款,其本质原因还是Shadowsocks的使用体验更好,做为科学上网的工具来说,Shadowsocks更简单、更高效、更精准的直击这个问题。目前唯一的槽点是,iOS不越狱的话,Shadowsocks只对内置浏览器其作用,其他APP一律无效,相当于是废柴。
那么问题来了,去哪里找Shadowsocks帐号?

善待程序猿盆友

Shadowsocks除了使用体验好以外,更重要的是搭建服务器特别的简单,因此,大部分程序猿手中都拥有多个自建的Shadowsocks服务器,帐号随便开,流量随便给。如果你是萌妹子,相信他们会屁颠屁地的奉上帐号,下次带男朋友看电影的时候记得把他叫上,在电影院门口和他合个影让他发朋友圈吧,不能再多了。如果你是好基友,多帮他介绍几个想认识的妹子,反正最后都成不了,妹子会发现你的好。

免费SS分享

自从有网友无私开源了一套SS系统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免费SS站点,像是一个个的克隆人,我已经完全记不住谁是谁了。他们大都通过邀请码注册后,可每月免费使用一定流量。还有一些网友直接把帐号分享出来,比如这个,免去了注册的麻烦,方便了初次学习和使用的人。

SS奸商

花的是金钱,省的是时间。付费的SS商家也是挺多的。推荐下面三家,各有特色,不能再多了。
佛跳墙
官网地址
免费测试3天,7天内无条件退款,亮点是可以同时支持SS和VPN,解决了iOS设备的问题,不限流量5个终端,不用每月担心流量不够用的感觉还是极好的。槽点是注册登录啥都没有,全人工开通,你以为你是意大利纯手工打造?
shadowsocks.com
官网地址,带尾巴
这货我实在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好,据说老板叫兽兽@showfom,因为域名shadowsocks.com而一度让大家以为这是shadowsocks的官网,真正的官网是shadowsocks.org,一度引起过争议,不过后来官网明确说明了与其无关。套餐分为普通版和高级版,都不限流量,高级版价格如此高大上,相比起来普通版有点乞丐版的味道。另外,这货好像没法试用?是我没有找到?
PlaySS玩转SS
官网地址
高大上的有了,也推荐一个廉价的服务,价格超低至5元/月,惊呆了有木有,时不时还有团购,合租,独立账号等等各种乱入。
高手在民间,其实还有很多靠谱的SS奸商,大家自己发掘吧。有好的可以私信我补充,最好附上体验。

APN—高大上的选择

除了VPN和Shadowsocks,还有一个更为高大上的选择,那就是APN,同样是全平台通杀,价格要贵一些,但是甚在稳定,轻松出墙,毫无痛感。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悄悄的改变,自从Shadowsocks全面支持系统代理后,和APN的差别已经微乎其微了,除了在iOS设备上,还不能取代APN,在其他设备上,功能和体验上可以说没有差别了。另外,APN的国内中转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老规矩,推荐三家,不能多。

轻云

官网地址,带尾巴
也算老牌子了,可以免费试用,价格亲民。

曲径

官网地址
老牌子,口碑好,价格略高,服务好,不能免费试用。

佛跳墙

官网地址,带尾巴
又一个佛跳墙,官网打开直接把你吓尿,走的廉价路线,后起之秀。

其他

红杏——官网地址,带尾巴,非常出名的浏览器插件代理,仅针对chrome,安装一个插件即可,喜欢插件的不容错过,原来是免费的,现在改为付费的了,可以1元体验24小时。
还有一些比如修改hosts、某某门、goagent、赛风等等免费的工具和方法,自己要是没有一定基础和折腾能力,奉劝大家还是谨慎选择,使用以后带来的后遗症让你各种不能自理,为此重装了N次系统这种事是不会轻易告诉你的。
再次声明,文中出现的各种推荐,仅代表本人个人的经验和观点,仅仅为了提供更全面的指引,抛砖引玉,在选择和购买的时候,请一定先自行体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由@Gibson发表于简书
源地址:http://www.jianshu.com/p/ca4eb44174ed

揭秘首都网警:96%本科毕业 几乎每天加班

揭秘首都网警:96%本科毕业 几乎每天加班

首批50个省市公安机关统一标识为“网警巡查执法”的微博、微信和百度贴吧账号1日集中上线。据公安部介绍,这是一项开展网上公开巡查执法工作,全面提高网上“见警率”的举措。中国网警也就此“从幕后走向前台”。那么,作为一个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警种,网警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为揭开网警的“神秘面纱”,《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走进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网警巡查执法”团队,亲身体验网警的日常工作。

平均29岁的高学历“青年军”

警队位于一条小胡同内,与其他兄弟部门共享一个办公区。如果不是接待人员指引,记者还以为找错了地方。楼内基本没有装修,水泥地面配白墙显得很朴素。走进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记者发现室内绝大多数面积被4张办公桌拼起的工作台占据。一侧墙壁的大屏幕上显示着“首都网警”的官方微博首页,一名年轻女网警正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这就是微博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女孩就是官微上挺有名的‘网警小岳’”。

小岳在某分局工作两年后,被选调进网警队伍。警队里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占绝大多数,团队负责人高警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首都“网警巡查执法”团队一共50多人,平均年龄只有29岁,基本都是80后、90后,且都是高学历。“网安总队是一个年轻的警种,我们这个团队又是网安中的年轻队伍。”

据高警官介绍,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成立于2011年2月,现有警力近千人,平均年龄32.6岁,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96%,年轻、高学历是这支队伍最显著的特征。北京不仅是首都,还是“网都”,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底,北京市网民规模已达1593万人,千人的网警队伍不能完全满足首都网络社会安全保卫任务的需要。

发私信警示违法发布者

网络空间信息海量,纷繁复杂,对网警工作的细化分工提出更高要求。以这个团队为例,分为网警值守、警示、巡查等多个岗位。“我们一直在探索新环境下网络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首都网警’网上警示执法工作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工作模式。”高警官说。

“对于网上发布违法信息的人员,我们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处置”,高警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般情况下,值守网警发现轻微违法信息后,会用私信对发布者进行警示教育。“我们会首先亮明网警身份,指出他的行为错误所在,也会对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高警官透露,这些措辞都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的。

还有一种情况,网民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比如转发一个不实信息,他可能没有恶意,出于好心,却扩散了不实信息。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会进行较为温和的提示,让他们知道警察在善意地提醒。感受到善意后,很多人也会向我们表达积极配合的态度。”

《环球时报》记者在一个蓝色的塑料资料盒上看到,盒侧面用黑笔标注着“警示档案”。原来,网上的每一次警示都会存档,里边包含违法信息、警示内容以及处理方式等信息。

这次“网警巡查执法”账号集中上线也促进了北京跟其他地区网警部门的联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接到涉及其他地区的举报,会先转给当地网警部门。“一般情况我们会与其他地区的网警直接沟通,情节严重的则上报公安部统一部署。下一步,50个官方账号的联动会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

为随时处理网上违法,几乎每天加班

互联网上需要处理的违法行为是随时出现的,所以网警们加班也没什么规律。作为70后,柳警官是警队里的“老大哥”,用他的话说,“除了值班,每天基本都要加班”。“痛并快乐着”,谈到网警的工作节奏,高警官开玩笑地这样形容,“熬夜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记者探访时恰逢六一,警队正在举办“家属进警营”活动。走廊里,一名年轻警员打扮成卡通人物的形象,跟前来参观的孩子互动。负责团队队伍建设的周警官说,“我们大部分人在单位时间比陪家人时间还多,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离不开警属们的支持”。

周警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网警作用,警队推出了很多举措,用来提升民警的综合能力,比如开展头脑风暴碰撞思想,每月读一本好书开阔眼界,搭建创新理念孵化器等等。“执法为民是我们的宗旨,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动力,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要越来越高,不断适应网络新发展,才能知道怎么来帮人民群众。” 周警官说。

一天的探访活动让记者对网警的辛苦与坚守有了切身感受。团队负责人高警官说,“我们这个团队只是全国网警这个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公安部此次部署50个‘网警巡查执法’账号集中上线,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也符合世界各国在互联网执法领域的惯例。营造出一个真实、清朗的网络空间,才能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人民”。

源地址:http://m.caijing.com.cn/api/show?contentid=3898893

BBC浏览协助:代理服务器和翻墙软件

如果你在登录BBC中文网时遭遇困难,你可以考虑使用“赛风”(Psiphon)提供的代理服务器。

请注意:赛风发现网上出现恶意软件(malware),假冒为赛风3视窗版软件(Psiphon 3)。
此恶意软件以压缩文件(zip file)形式传播,文件名称为pisphone3.zip(请注意拼写方法有别于赛风正式名字),源头为www.copy.com,但也可能来自网上其他来源。此压缩文件内包含一个有恶意的二进制文件(binary file),称为:pisphone3.exe(请注意拼写方法有别于赛风正式名字)。Virus Total( http://goo.gl/T5g1G)在此详细形容其特性:http://goo.gl/T5g1G

此恶意软件并不具备赛风公司的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如欲了解赛风公司数字签名的详情,请点击此链接:http://goo.gl/n1Bzv。如欲了解更多有关的详情,请点击此链接: http://goo.gl/yhLNH

安装“赛风”软件

新版“赛风”Psiphon 3使用VPN、SSH和HTTP代理服务技术,适用于视窗(Windows)和安卓(Android)系统。(苹果iOS系统版本正在研发之中)有关安装办法如下: 1. 用你的电邮信箱发送电邮到 zhongwen@psiphon3.com。 2. 你无需在电邮正文或主题栏目填写任何信息。 3. 电邮发送到 zhongwen@psiphon3.com 后,你将收到回复,向你提供不同语言的下载软件链接。 4. 选择你需要的语言版本并下载及安装软件。 5. 安装完毕,你可以随即使用,利用内置浏览器直接登录所需网站。 6.安装完毕,你可以按照所需,在SSH+、VPN和SSH等类别之中选择适用项目。注意:请在“Don’t proxy domestic web sites”方格内打勾。 7. 使用完毕,退出软件即可。所有互联网连接均自动关闭。 8.使用完毕,请给我们发送反馈。请点击有“+”“-”符号的键,打开反馈表格,从右上方的选项中挑选你喜欢的语言版本,把意见发送给我们。此外,如果你在使用时遇到困难,也请用发表其他意见的表格向我们报告情况,以便新的代理服务器的资料可以发送给你。

欢迎各位使用上述代理服务器,并推荐给亲友。如有任何问题,请向我们发出反馈,电邮地址是:chinese@bbc.co.uk

源地址: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institutional/2013/02/130215_proxy_notice

网友陈乐福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拘

Guests Zhen:2015年6月8日

我们google plus的网友 +Love Chan  原名陈乐福,长期热衷于分享翻墙技术、推广翻墙软件于2015年05月30日被上海市公安局以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刑事拘留,目前羁押在上海市第二看守所。希望上海及附近的律师介入提供法律援助,以了解案件真实情况。

他的太太 +Lee Funchang (李方成)6月5日那天为他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但他却因这些莫须有的罪名而入狱,无法一家人团聚。

有时间的网友可以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包括且不限于

1,上海附近的朋友可以到 上海市第二看守所,为陈乐福在牢里的账户 小额的充值(上限应该是2000 充满就充不进的)

2,给陈乐福邮寄明信片。 地址  上海市 灵石路900号 上海市第二看守所  陈乐福 收 邮政编码: 200000

3,在征得陈乐福家属同意下,探望其家属。

4,持续关注此案的进展。

源地址:https://plus.google.com/+GuestsZhen/posts/c14gPym4zsf

中国将开始签发“网络身份证”

信息时报讯 据《新民晚报》报道,随着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愈演愈烈,骚扰电话和各种诈骗令人防不胜防。记者近日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获悉,独立于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之外的“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已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安全审查,开始向公民签发eID(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用虚拟身份的推广,避免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

据公安部第三研究所eID事业部负责人严则明介绍,目前我国缺少网络身份识别和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绝大部分网络应用只能以姓名、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在网上认证身份,这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深层原因。

而eID的加密算法在理论上是不可破解的,即使被读出,也只是没有意义的字符串,这样公民在网络信息注册或网上商业行为时,就不需要明确的个人信息,出示eID即可。

用户将来也无需再记忆越来越多的账号和密码,从而享受eID的“一次签发、各处使用”的安全和便捷的服务。每个公民只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对应的eID,eID在不同网络应用机构中被分配的身份代码是不相同的。

据悉,截至今年5月,加载eID的工商银行金融IC卡已在全国发行1600余万张。上海银行、民生银行信用卡等也即将发行加载eID的金融IC卡。eID在电子商务、民生服务、在线法律服务、互联网金融、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推广试点工作也正在广泛开展。

源地址:http://tech.sina.cn/i/gn/2015-06-08/detail-icrvvpkk8089540.d.html

中国新闻网被黑 黑客留银行账号


6月3日晚23时左右,打开中国新闻网网页链接就会弹出来“打钱就给改回来 工行 黄伟 6222024402028268997 hack by qq :3196986642 ”@首都网警(京华时报记者聂辉)至24时左右,网站恢复。

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据中新社发布的官方介绍,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于1995年在香港上网。1999年1月1日,中新社北京总社开办中国新闻网。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国新闻社在北京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国新闻社是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另一家为新华社)。

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源地址:http://www.mediaob.com/om/2015/0604/1814.html

纽约时报:北京不再欢迎你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北京欢迎你”。七年后的今天,中国针对境外机构草拟的一部法案显示,北京已经不再那么好客。这部草案规范的对象涵盖了大学、博物馆、体育和文化团体、行业协会,以及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建立的非营利性社会机构。

上个月颁布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第二次审议稿)》,是中国一揽子立法计划的一部分,其中还包括了与国家安全与反恐相关的严酷法案。习近平显然觉得来自外界的思想对共产党统治构成极大的威胁,有了这一系列范围广泛且影响深远的法律,习打算成为继毛泽东之后最强硬的领导人。

如果这部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正式成为法律,那些已经融入日常生活、对中国惊人发展不可或缺的国际文化、教育和技术交流,都将可能戛然而止。

依据草案规定,所有设于境外的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开展活动前,都必须通过中国公安部门的审查。由于草案并没有定义什么是“活动”,安全部门将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是否终止某一组织在中国的计划,而且草案也没有设立任何可以独立审查公安决定的机制。

这部法律草案的根源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年前,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一份题为“九号文件”的内部备忘录,警示西方价值观的危害,并告诫党内干部对七个特别的思想保持高度警惕,即所谓的“七不讲”。

“七不讲”所显示的是对外界影响的不信任,与现代中国在全世界建立“软实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七不讲”禁止的话题包括: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西方新闻观、“历史虚无主义”,还有质疑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中国口号。

九号文件进一步主张,“西方反华势力和境内‘异见分子’还不断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搞渗透活动并挑战我主流意识形态”,而且“西方驻华使领馆、媒体机构、非政府组织以种种名义在我国境内活动,传播西方价值观念,培植所谓反政府力量。”

这部法律将“非政府组织”定义得相当广泛,网罗了所有非政府、非营利、中国大陆境外的“社会组织”,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组织。也许这部法律最终只会对那些当局认为极可能威胁到政治安全的组织进行选择性执法。但是,被这定义涵盖的所有组织,仍然会不断面临被关闭和处罚的威胁。

只要在中国开展的活动是由境外非营利组织举办的,或者代表境外非营利组织举办的——即使该活动只是哈佛教授的一场演讲、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个艺术展览、红十字会发起的一项慈善或人道救灾活动、一场体育竞赛或高中乐队表演,或者是向中国学生提供的一项奖学金——都可能落入该法的监管范围。

登记本身就是个繁琐的程序,这会导致许多组织或者放弃在中国的活动,或者迷失在官僚机构的迷宫中。至于那些成功登记在华代表机构的组织,以及那些被允许开展临时活动的组织,警察将有权对其进行搜查,包括他们的办公室、电脑和财务记录。

草案中最让人不寒而栗的条文之一甚至将触角伸向了中国以外。根据第59条的规定,不仅是非政府组织的在华代表机构,甚至是不在中国的外国机构,只要从事以下任何一项定义模糊的行为,都将被认定违法;这些行为包括颠覆国家政权、破坏民族团结、造谣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学生团体在美国校园里抗议中国政府对西藏问题的处理,这间美国大学可能会被禁止在中国开展活动,而它在华代表机构的人员可能会被拘留和起诉。

外界人士还不知道未来这部法律的实施将会如何严格或宽泛,能够确定的是,这部法律将由公安部门来执行,而不是负责监管国内非政府组织的民政部,这点清楚说明了这个草案的本质。当局要传达的信息很明确:要和中国打交道,就必须注意党的路线。

对于会见达赖喇嘛或者允许颁奖给中国政治改革倡议人士的外国政府,中国过去几度进行打击报复。中国政府也屏蔽了好几家媒体、限制电子通信自由,并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拒绝向一些记者签发入境许可和工作签证。现在,北京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境外非营利组织。

过去的35年间,中国的对外交流对其经济社会进步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之所以能够通过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进一步与世界融合,以至于取得今日的成就,正是奠基于文化大革命后由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领导人仍然有充足的时间修改这部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就草案征集公众意见。根据许多人的判断,如果草案只反映了党和政府内部某一派系的意见,那么在这段短暂的意见征集阶段所收到的公众回馈意见,包括外国人的建议,仍可能具有相当影响力。那些希望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前进的人,都应该站出来积极发声。意见征集期间将于6月4日截止。

这部法律的草拟者似乎不了解中国如何从对外开放中获益。他们所看到的就只有邪恶的“外国间谍”在煽动变革。如果中国领导层听命于其内部最激进的派系,并告诉世界:中国欢迎外国投资,但不欢迎外国思想,这不仅对中国是个错误,对全世界而言也是个不幸。

柏恩敬(Ira Belkin)为纽约大学亚美法研究所执行主任,孔杰荣(柯恩)(Jerome A. Cohen)为亚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兼任资深研究员。亚美法研究所研究员蒋超翊译。

源地址: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50603/c03edbelkin/

Windows系统将原生支持SSH

微软PowerShell团队在官方博客上宣布,Windows将原生支持SSH,他们还将向OpenSSH社区贡献代码。SSH是Linux上流行的远程访问和管理工具,Windows 上没有相比拟的类似简单工具,虽然有许多第三方工具可以选择,但Windows上缺乏原生的SSH和SSH服务器支持。PowerShell团队称,原生支持SSH是用户最想要的功能之一,他们其实早就尝试在PowerShell中加入SSH支持,但多次遭到上司的拒绝。如今的微软管理层和文化都发生了变化,这一次公司支持他们提供SSH的原生支持。

源地址:http://www.solidot.org/story?sid=44294

翻墙观察2015年5月

2015年5月,中国杀毒软件360被权威机构取消认证资格;黑客攻陷共青团组织数据库,网易、支付宝、携程网亦遭遇大规模瘫痪,中国的网站信息安全引起关注。与此同时,草榴社区遭到大规模攻击,维基百科在中国再次被屏蔽。

源地址:https://storify.com/iaskfq/fan-qiang-guan-cha-2015nian-5yue

墙内网友声称“微博翻墙消息”遭喝茶

@beidaijin:「微博翻墙消息」?该博主表示被喝茶的原因是这样,应该是没写明白,不知是指在微博传播翻墙软件还是在微博发布墙外资讯?哪位朋友知道这位博主的联系方式?求,多谢!



源地址:https://twitter.com/beidaijin/status/606079004156653568

待证实的“应对匿名者网络攻击”官方情况通报

‏@beidaijin:求证这个消息。没有看到落款部分。


BitTorrent推出匿名加密通訊软件Bleep

早在数个月前就曾听闻 BitTorrent 在开发一款全新的 P2P 即时通讯软体,主打隐私、安全,很可惜一直没有被邀请加入测试,不过 Bleep 终於在最近正式对外公开,并重新设计了 Logo ,现在只要开启 Bleep 网站,即可下载这款具备匿名、加密功能的聊天程式。这是一款免费通讯软体,传送的内容不仅会经过加密後传输,而且不需透过中央处理器,意即用户间就能建立网路,确保使用者间的对话内容不被撷取或是受到监听。


Bleep 允许使用者直接汇入 Google 通讯录,或以 Email、SMS 简讯、QR Code 或一组公开密钥(乱数随机组成)来邀请、加入联络人,如果你已经有一个帐户(其实 Bleep 并不要求使用者注册,可以使用匿名),也可以使用 Android 应用程式来接收讯息。Bleep 目前支援 Windows、Mac 和 Android 三大平台,除了传送文字讯息外,也能让联络人进行语音通话,不过还没有传送图片、档案或表情图案等功能。

Bleep 的特色是简单、隐私和乐趣,正因为不具有中央伺服器的架构,任何的讯息皆是加密後储存於本机电脑,并不会有第三方伺服器来储存你与好友间的讯息。开发者认为现今的即时通讯因讯息被迫储存於中央伺服器上,都有被窃听、窃取的风险,也因为如此,BitTorrent 才想要开发这款兼具安全、隐私的 P2P 加密通讯软体,Bleep 进而诞生。

软体资讯

软体名称:Bleep
软体语系:英文
作业系统:Windows / Mac OS X / Android
官方网站:http://labs.bittorrent.com/bleep/
下载链结:官方网站下载

使用教学

STEP 1

将 Bleep 下载後执行、安装,安装前会侦测系统有没有必要的元件,若没有会自动下载,当跳出安全性警告讯息时,点选 Install 来进行安装。


STEP 2

安装完开启 Bleep ,点选 Create Account 建立一个帐户。


STEP 3

选取国家、填入你要使用的昵称、Email 後,按下 Continue 来进行注册。比较特别的是 Bleep 可以建立一个匿名(Incognito)帐户,将画面往下拉,点选 Continue Incognito,只要把你的公开密钥(Public Key)或 QR Code 给联络人,将你加入清单後无须登入即可使用 Bleep 传讯。


STEP 4

如果你是以 Email 来建立 Bleep 帐户的话,注册後要先到信箱收取验证信,把信中的确认代码复制、贴上,确认後才能开始使用。


STEP 5

开始前可以先连结至你的 Google 通讯录,将好友一次加入联络人列表,或是点选 Skip the Step 来跳过此步骤,直接开始使用。


STEP 6

Bleep 跟一般即时通讯软体的介面差不多,左边依照状态分为「等待确认的联络人」、「上线中」和「离线」。点选绿色条右边的齿轮图示,可以找到你的 QR Code 和公开密钥(Public Key),或者使用 Email 也可以加入对方,Bleep 可以使用这些资讯来互相交换、加入联络人。


STEP 7

当有人将你加入好友时,会先跳出确认讯息,点选「确认」的勾勾後,你们两人才会建立联络人的关系,也才能在线上互传讯息、语音通话。

使用者在开启任何对话後,双方会产生一组临时的私有密钥,在自动交换彼此的公开密钥後,通讯内容会经过公开及私有密钥来加密、解密,通讯结束後该私有密钥就会被自动删除,即便是传讯途中遭到他人撷取、监听,对方也无法取得你们两个交谈或传输的内容。


STEP 8

Bleep 目前还在 Alpha 测试阶段,可能存在一些已知或未知的大小问题,不过一般使用上是没什麽问题的,稍微测试了一下,连中文也可以正常发送跟接收,不会有乱码或无法显示等问题。但目前仅能传送文字讯息或进行语音通话,无法传图片、档案,当然也没有表情图案的功能。


STEP 9

语音通话我就没有测试了,但根据 Bleep 的说法,语音和文字传讯皆是 P2P 且加密,可以确保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漏或被监听(即使有人监听,也无法取得你们传送的内容),可以说是相当安全,如果你需要一个可以放心聊天、传送讯息的平台,Bleep 可能是目前能找到最安全、最可靠的,赶快下载来试试看吧!


源地址:http://free.com.tw/bleep/?utm_content=buffer3df33&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plus.google.com&utm_campaign=bu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