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飞:中国官方抢网络主动权

作者:叶鹏飞   来源:联合早报

叶鹏飞北京特稿/近来,中国官方新闻及时报道各地此起彼伏的警民冲突事件,即刻引起中国网民和西方媒体的关注。官方对于网络言论的控制强度也不如以往。

不过,民间舆论认为,官方主动报道坏消息只是改变了策略,远非自由报道。

11月10日,新华社旗下《国际先驱导报》的一篇报道开宗明义地表示:"2008年或许将成为中国警民冲突最严重的一年。"

报道引述西方与香港媒体的分析说,警民冲突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民间积怨太深。

这篇异常坦白的报道被浏览量巨大的新华网及中新网转载,加上近段时间官方新闻及时报道各地此起彼伏的警民冲突事件,即刻引起中国网民和西方媒体的关注。

另一迹象证实了当局正有意识地改变作为。中新社11月23日播发题为《中国日重舆论监督突显未来决心》的文章。文章指出,一直处于信息垄断地位的政府,如今开始成为最迅速的信息提供者。

作者说:"这种决心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力的做法,反映了中国政府对未来的治理信心与决心。"

然而,中国民间及西方舆论对此则相对保留。知名博客连岳表示,允许报道坏消息只是改变了策略,网络上的删除仍然在继续,媒体的报道也统一定调,远非自由报道。他认为:"路只走了一半。不过,局部信息也是信息,总比没有任何信息好。"

长期观察中国的《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庞福瑞撰文说:"对我而言,这并不意味着官方媒体突然变得专业起来,而是因为问题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假装视而不见反而会显得非常可笑。"

中国网民速增至2亿5300万

官方迫于形势改变宣传策略

官方宣传策略的改变其实有迹可循。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6月20日到机关报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并在人民网同网友进行短暂的在线交流。

胡锦涛当时发表的一席讲话,就透露了中共最新的宣传思路;尤其今年是《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更使得他的讲话有明显的政治宣示意义。

在胡锦涛讲话的五个重点里,他首先要求"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他还对舆论引导提出"三利三误"之说:"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胡锦涛紧接着具体指示了新宣传策略的操作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要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还有两个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导致这种改变的动力根本上来自中国社会急剧的变化,更确切地说,改变来自互联网科技对中共传统宣传工作的冲击。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去年5月预测,中国互联网网民数到2010年有望达到2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4日就宣布,中国网民数量在今年6月底已经达到2亿5300万人,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此外,博客的兴起成为官方传统舆论的最大挑战。信息中心的调查发现,拥有个人博客/空间的网民比例达42.3%,用户规模已达1亿700万人。半年内更新过博客/个人空间的用户规模超过7000万人。

博客"莫谈国事"主人莫之许对本报表示,从3月拉萨骚乱开始,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毒奶粉等公共事件,使得很多无法在官方渠道得到满足的网民,纷纷转到博客来寻找信息与观点。

他发现,"莫谈国事"浏览量在今年突然激增了数倍,而且不少访客还倒回去看以前的贴文。

网络新闻使用率达81.5%

信息中心的调查也显示,网络新闻使用率达81.5%,用户规模达到2亿600万人,网络新闻阅读率比去年12月增加了8.8个百分点。

这呼应了胡锦涛关于互联网是"信息集散地和舆论放大器"的观察,胡锦涛说:"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一些重大事件通过网络曝光

信息中心的调查说,今年上半年,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使得更多的网民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网络媒体的独特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影响巨大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媒体。

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林嘉祥10月29日涉嫌猥亵女童的视屏被放到网上而丢官;派人到北京抓记者遭曝光,在3月引咎辞职的铁岭市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11月25日"复出"被网友揭发后引起舆论哗然,都是凸显互联网引导社会关注的最近及最鲜明的例子。

"正确舆论导向"包含了两层意义,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抢先报道官方版本的消息,继而提供对消息的解读来主导社会意见,减低民间互联网对官方有颠覆性的消息和观点散播的影响。

要建设官方网络队伍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分别提到要"主动设置议题",以及"疏导公众情绪"。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

官方网络部队的骨干成分之一就是所谓的"网络评论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同错误言论作斗争"。人民网11月29日一篇题为《浅谈网络评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署名文章说:"只要我们多发表正面言论,正确引导,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就会失去市场,败下阵来。"

早在去年1月,官方已经决定对互联网舆论阵地发起进攻。胡锦涛当时在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上表示,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去年6月1日下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据说,网络评论员队伍大规模地建立就是自《意见》下达后开始的。

官员"网"开一面

此外,官方对于网络言论的控制也发生变化。大陆读者意外发现,一些因北京奥运而取消屏蔽的境外新闻网站,在奥运后继续开放。

传统打压的行为虽然照常发生,可是强度已大不如前。博客"钱烈宪要发炎"日前突然被屏蔽;博主随后另辟"钱烈宪继续发言",对社会荒谬现象的批判力度丝毫不减,也未见官方采取行动。

莫之许表示,因官方软件过滤敏感词汇而自动被删除外,管理网络的官员似乎开始采取不告不理的态度,对于网络控制更多有交差了事的感觉。他认为,基于体制自身的制约,官方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并不具备太大的战斗力。

据北京从事互联网新闻的人士观察,近期中共宣传系统在管理上似乎较凌乱,对于禁止特定新闻上网的指令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不同部门的指令也自相矛盾。

政府和民众懂得要共存

同过去高压的新闻管制相比,中共宣传策略的改变看似一种进步。然而同当前中国的整体形势一样,在急剧变化的潮流里,官方应变的手段似乎都会遭受"太少太迟"的批评。

博客五岳散人批评说,官方率先发布消息的做法,只是误以为"现在我比你还先开口说话,我说的自然就是真相",但问题在于官方宣传在民间还有多少公信力。

博客冉云飞撰文《真相是中国的命门》指出,在信息开放的时代,纸包不住火已经是个常识。他说:"政府和民众都聪明起来,懂得制订大家都能接受的游戏规则,懂得妥协、谈判、理性发声,懂得要共存而不是要独占,懂得要互助互生而不是你死我活。"

莫之许指出,对于各地发生的负面消息,中央政府只允许官方主流媒体适度披露,面向市场竞争的媒体还是不能报道。他表示,这是为了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地方官员面对社会监督的压力。

在分析中共宣传策略改变的本质时,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研究员班志远(David Bandurski)表示,胡锦涛的讲话并不代表中共对于言论自由的立场有所动摇。

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新的宣传策略攸关"控制与改变"――随媒体的改变来改变控制的办法。"读者不应该狭隘地把眼光放在'控制',而忽视了中国媒体与社会真正的变化;但他们也不应该把胡锦涛的谈话过度解读为'改变',否则他们将感到失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