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专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

来源:对外传播

2008年12月16日,在即将迎来2009年新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接受了《对外传播》杂志记者的专 访。王晨主任就改革开放30年来外宣事业的进步、2008年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2009年开展积极有效的外宣工作、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 高和改善外宣工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王晨主任的答问有助于我们了解新一年外宣工作的规划和要求,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有效 地向世界说明和展示中国。

    改革开放促进了外宣事业的发展

    《对外传播》记者问:您认为改革开放对外宣事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王晨主任答:改革开放开拓了外宣事业。不能说以前没有一点外宣工作,但规模、影响及自觉性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外宣办的前身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成立于1980年,可以说,外宣事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发展起来的。

    改革开放赋予外宣工作生机与活力。外宣战线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开始从国际和国内 两个大局结合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研究世界。北京奥运会最大的收获之一是中国更好地认识了世界,世界也进一步认识了中国。虽然火炬传递在境外遭到一些阻碍, 但中国和世界最终还是达到了契合,奥运会获得巨大成功,这也是一次最好的外宣。我们认识到在开放的环境下应当怎样和别的国家交往。不能封闭、不能失语,要 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我们的外宣应当帮助外界了解真实的、发展变化中的中国。我们的国家不是没有困难和问题,但我们绝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改 革开放的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有如横空出世,震惊世界。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很坚实,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世界各国的知名商店 都敞开大门欢迎中国的消费者。因此我们的外宣一要帮助国人了解外部世界,二要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特别是要推动外国媒体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中国,在国 际上营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可以有分歧,有争论,但要本着坦诚相见、相互商量的态度来办事。

    改革开放以来,外宣大大推动了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改革开放中提出 了大外宣的概念。大外宣有利于经贸合作、文化沟通,也包括促进生态、环境、气候上的合作与交流。外宣是一个新兴的事业,其作用不可低估,最大的作用是向世 界说明中国,介绍中国,促进和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进步,维护国家利益。

    2008年:整合力量,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问:2008年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是一个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国家接连经历了重大困难和考验。请问您领导的国务院新闻办是如何面对严峻形势、迎接挑战的?

    答:的确如你所说,2008年在我们国家发展进程中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大事不断,突发事件不断,我们接连经历了一些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从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到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奥运火炬接力境 外传递受到严重干扰,到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再到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国内经济运行困难增加。同时,我们也经历了许多喜悦,从成功举办奥运会和 残奥会,实现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举办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切让世界高度聚焦中国,国际舆论给予客观 和积极评价,对外传播工作在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下,坚持改进创新,扎实工作,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整合各方面的外宣力量,较好地营造了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 环境。

    一是组织对外介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等国内 外广泛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通过新闻发布、白皮书、外宣品和组织新闻报道、专题采访等多种渠道,向世界积极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年举办 80多场新闻发布会,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和《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等白皮书,及时提供权威信息,受到境内外记者的欢迎,收到积极成 效。

    二是协调指导北京奥运会新闻报道。积极做好奥运外宣的组织、协调、推动工作, 参与协调2008北京奥运国际新闻中心举行84场新闻发布会。指导协调各省分中心组织外国记者5000多人次赴各地采访。协调指导中央主要外宣媒体的对外 新闻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台、《中国日报》、中新社等奥运发稿均创专题发稿新高。

    三是对外介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情况。四川汶川地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 署和指挥下,坚持对外开放方针,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加强权威信息发布,震后一个月内坚持每天举行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发布新闻,全方位、多角度、快时效地 向世界展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感人情景,展示了一个在重大灾难面前团结自强、坚毅英勇,有着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 社会主义中国,展示了中国党和政府、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包括国际舆论的普遍尊重和高度赞誉。

    四是组织对外介绍西藏、介绍人权事业发展情况。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发生后,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布事实真相,介绍我国政府对西藏的方针政策。通过举办"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组织境外媒体记者赴藏区采访,积极介绍西藏历史与现实 变化,全面向世界说明、展示西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各项事业发展进步所取得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还积极开展与世界主要国家在人权领 域的交流对话,组织代表团出访,对外介绍我人权事业发展情况,介绍中国政府人权观点立场,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与互信。

    五是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围绕奥运火炬传递、迎接奥运会、奥运会开闭幕式、残 奥会,组织各地各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迎奥运网上宣传。组织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奥运会期间形成了网上舆论基调鲜明、氛围热烈的局面。围 绕四川汶川地震,指导协调各网站开设抗震救灾专题、专栏,紧跟抗震救灾工作进展,第一时间报道灾情和救援工作,积极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人道 主义精神。

    六是积极组织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宣活动。精心组织在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三 国举办"感知中国・中欧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展览、演出、电视周、媒体公关等,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和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 等城市以及在北京举办"镜头中的中国人生活"图片展,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积极推动实施"中国图书对外出版计划"和"中国图书对外出版翻译工 程",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取得了新进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与交流,让外国从历史文化角度感受中国的发展进程,了解中国现实发展进步,增进国际 社会对中国的理解。

    七是开展重大国际活动公关宣传,推动中外新闻机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北京奥运 会开展国际公关宣传,先后组织100多场多边双边活动的对外报道。先后派团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阿拉伯国家新闻部长理事会和第四届北京-东京论坛 等重要活动,与各国政要和传媒人士广泛接触。成功举办首届"中阿媒体论坛"、中国-东盟新闻部长会议等,推动我与外国政府新闻主管部门以及媒体的交流与合 作,拓展了对外新闻交流渠道。

    八是加强中央主要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按照建设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广 泛的国际一流媒体的要求,研究探索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总体战略,推动主要对外新闻单位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报道方式,提高在境外的落地、入户率。各新闻 单位积极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突出新闻性、可读性、时效性,对外宣传效果和传播能力不断增强,正在为建设覆盖广泛、影响力强、技术 先进的对外传播体系而努力。

    问:今年是您就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第一年,也是国际舆论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的一年,请问,在这一个工作中,您有哪些有益的启示和感受?

    答:感受很多,体会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感受最深的是工作的挑战性更大了,工作节奏更快了。我到新闻办后,重大突发 事件和自然灾害不期发生,这些突发性事件及重大灾害都是我们难以预料的,国际各种反华势力企图利用这些事件,利用"西强我弱"国际舆论格局对中国进行舆论 攻击、恶意炒作,企图干扰奥运会的顺利举行,企图利用敏感问题干涉我国的内政。国际涉华舆论形势跌宕起伏,颇具挑战性。在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面对挑战, 顶住压力,沉着应对,努力形成于我有利的舆论形势。这一年对我也是难忘的经历。

    第二、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一定要及时、准确发 布权威信息,抢占舆论先机。总结多年来国际新闻报道规律,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极为重要。要把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环节,在坚持真 实、准确的前提下对事件快速反应、及时报道。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努力抢占舆论先机,减少和挤压不真实信息的传播空间。凡属自然 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要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实行开放有序的媒体采访。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主动设置议 题,善于因势利导,通过新闻发布、背景介绍、深度报道、发表评论、网上发帖以及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等形式,对事件的原因、性质、影响、进展等进行全 面、准确、深入、正确地阐释和解读。要通过客观、真实的报道,反映我国政府为解决事件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介绍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有关工作取得的实际进 展,扩大舆论引导的影响力、信服力。

    第三、要提高我国主要媒体的对外新闻报道实效,在加强传播能力建设的同时,需 要尽快提高我媒体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壮大我媒体力量,这是影响国际舆论的重要保证。加强主流媒体建设,也是在国际上更多地发出中国的声音,增强我在国 际舆论中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要适应当今世界传媒发展的大趋势,赢得国际社会对我媒体报道的认同和理解,必须增强我国媒体对外报道的影响力、公信力。要做到 这一点,提高中国媒体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和落地率是十分必要的一环。长期以来,由于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我们的报道在国际公众中常常被曲解,另外,由于 我们在国际信息传播格局中长期处于弱势,我们的声音未能很好地传播出去。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对于国际上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要力争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发 出中国的声音,及时、准确介绍我国的态度与立场,努力提高我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第四、要紧跟世界传播发展趋势,重视发展和运用新兴媒体。互联网、手机的广泛 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和舆论格局的深刻变化。有些专家学者把当前世界传媒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三个特点:一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更加注重利用新 兴媒体扩大对外影响,媒体的传播范围、传播信息和传播受众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特征。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新兴媒体与传统媒 体日益融合,多媒体的发展空间呈现更加广阔的前景。三是世界主要传媒和传媒集团更加注重媒体战略的研究和现代技术的研发,以建立新平台、发展新技术为目 标,推动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大力提高对新兴媒体的运用和管理能力,发挥资源优势,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务、打造新阵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功能互 补、覆盖广泛的舆论传播新格局。要加快新兴媒体的科技研发和战略拓展,抢占信息技术和新兴传媒领域发展的制高点,切实掌握新兴传媒发展的主导权。

    第五、要善待记者,主动为记者提供服务,和记者交朋友。如何面对境外记者的采 访报道,对于争取记者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中国的真实情况起着重要作用。要认真总结汶川地震时为记者提供服务的经验,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不动摇,提高同媒 体记者打交道的能力。借鉴国际上的一些通行做法,真心诚意地为大多数进行客观、真实报道的记者提供采访便利条件,帮助解决采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记者 特别是境外记者的"问题报道",以平常心对待,确属我工作不足的,应当改进;歪曲攻击的要及时澄清说明。对少数从事与记者身份不符活动的境外记者,要依照 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要主动与记者交流沟通,热情为他们服务,与他们交朋友。

 2009年:为实现发展目标开展积极有效的外宣工作

    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方面外宣工作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请问,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明年将如何更加有效地向世界说明和展示中国?

    答:2009年也是不同凡响的一年,建国6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五四"运 动90周年,外宣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我们愿意和全国外宣工作者一道,共同把新闻发布、为境外媒体服务、采访线工程建设、加强外宣能力建设、打造一流媒 体、加强新兴媒体建设等外宣工作完成好。

    要围绕建国60周年的主题,积极对外宣传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积极向世界介绍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采取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方针政策。

    要重点强化三方面建设,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完善对外宣传的体制和机 制建设,促进外宣工作的科学发展;二是按照提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传播能力的要求,强化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三是按照构建大外宣格 局的要求,加强外宣统筹兼顾、指导协调能力建设,调动各方面的外宣力量,整合各方面外宣资源,努力形成对外宣传合力。

    要做好九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做好新闻发布和白皮书的撰写发表工作。加强新闻发布会的议题设置,围绕境外舆 论关注的宏观经济形势、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等热点敏感问题,针对境外舆情动态,精心策划和组织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新闻发布会。拓宽权威信息发布 渠道,提高新闻发布会的质量、进一步扩大影响。做好白皮书的撰写和发表工作。会同相关部门撰写和发表有关扶贫开发、核政策、反腐倡廉、食品安全的白皮书, 全面、客观、准确介绍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政策主张、原则立场和成就进展,在白皮书的选题上下功夫,研究探索白皮书深度开发的形式和途径,增强白皮书的吸引力 和影响力。

    二是做好我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方针政策 的对外宣传。积极对外宣传我国经济政策,向世界介绍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采取的重大部署和各项举措,介绍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 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增长 的出发点,特别要介绍好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决心。要重点介绍中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是围绕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积极对外介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系列 主题展览活动,制作出版涉藏对外图书,安排好记者采访报道工作,特别要邀请重点国家、重点地区媒体记者、人士来西藏参观采访。对外积极介绍西藏50年来的 发展成就,介绍百万翻身农奴当家作主人的情况,介绍一个客观、真实的西藏。

    四是做好人权外宣工作。针对国际人权舆论形势,举办好人权论坛、发表有关人权的文章、举办好以人权为主题的摄影图片展等,加强人权对外交流对话,大力宣传我国人权发展状况及我国政府有关人权的观点立场。

    五是组织好对外文化宣传。组织好在重点国家举办的"感知中国"等大型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加快"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中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工程"的步伐,推动中国图书走向世界。

    六是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继续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加强互联网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加强依法管理,坚持文明上网、文明办网,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抵制网上低俗之风,营造良好网上舆论氛围。

    七是加强外国记者的服务工作。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537号令,组织好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报道,为记者和媒体提供良好服务。

    八是组织好国际多边活动公关宣传和新闻领域的交流合作。2009年与我建交逢十逢 五的国家比较多,中美建交30周年,中俄建交60周年等,要充分利用这些重要节点,组织好与对象国的友好活动,通过各种文化交流和记者采访等活动,推动与 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我们还要组织好重大国际活动的公关宣传,借助重大国际活动这个舞台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

    九是发挥地方外宣资源优势,提高边境期刊等地方对外媒体对周边国家的传播能力。通过地方对外交流,介绍我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增强地方对外宣传实效。

    问: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有些境外舆论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也有些认为"中国自身难保",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对外宣传金融危机和我国采取的措施?

    答:境外舆论对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作用的评价和要求比较复杂,有的是要求过高,要求 中国"救市";也有些说"中国自身难保"。我看关键是首先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树立信心,统一认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我们有三点优势:一是党 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二是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强大实力,包括充足的外汇储备。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13亿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同心同德。但 我们也要保持清醒认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有的领域还比较严峻,比如经济增长下滑,进出口下降,失业问题突出等。当前的措施 就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比如让电视等家用电器下乡,既满足了农民的需求,惠及民生,又促进了消费。总之,我们要坚定信心,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措施是非常正确和重要的,切实贯彻落实这些措施,我们就完全能够变"危"为"机",确保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地增长。这也是中国对世界 经济的贡献。

    可以预见,2009年国际形势会更加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从局部向全球扩 散、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扩散、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扩散的趋势不会短期减缓,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 改革开放的任务会更加繁重。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好形势,全国外宣战线一定要为实现国家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营造良好的 国际舆论环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和改善外宣工作

    问:据了解,现在中央国家机关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您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外宣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

    答: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国务院新闻办作为第一批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部门, 正在扎实有效地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总结已有的经验,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学习实践活动 取得较好效果。我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外宣工作在以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第一、外宣工作的思维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更新。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 全球传媒业正在经历深刻变化。传媒全球化、集团化、数字化、本土化的趋势加速发展,近段时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动荡加剧了世界传媒领域的整合和 调整,传媒业进一步整合,资金依赖度上升。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和传媒业形势,外宣工作近年来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取得了一些创新和突破。我们要按照科 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理论勇气,遵循国际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大力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更新思维观念,适应新情况、迎接新挑战。

    第二、国际传播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传播力决定国际舆论影响力。谁的传播能 力先进和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传播,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根本扭转,其原因之一,就是 西方国家仍然拥有相当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近年来,我们努力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不相称, 影响国际舆论的能力比较弱。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传播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媒体和媒体集团,不断提高对外新闻发布的权威性、时效性和影 响力。同时要十分重视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

    第三、外宣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 国际地位相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外宣格局"是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符合构建外宣格局要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 制。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外宣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尚不完善。今后要进一步健全宏观层面的工作制度、完善工作层面的具体机制,不断提高各地各部门及驻外 使领馆之间在信息沟通、资源整合、协调配合、快速反应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形成外宣合力和规模效应。

    第四、外宣工作的方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近年来,我们注意加强外宣策 略和方法手段研究,在把握国际传播规律、改进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要进一步 运用国际话语体系,研究国际传播规律和国外受众的情况,掌握对外媒体的传播特点,把握对外宣传的时机和切入点,积极创新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对外传 播艺术,使对外宣传真正赢得广大国外公众的理解和认同。

    问:互联网在对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互联网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您认为应当如何避免互联网带来的伤害,同时又能发挥互联网的对外传播作用?

    答: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互联网开放、即时、互动的自身特点, 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色情、暴力等,这也是世界各国面对的共同问题。如何兴利除弊,推动互联网更好地发展,确实事关重大。对于互联网上出现的对社 会、尤其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切实加强管理。要借鉴国外这方面的经验做法,积极推进互联网实名制,社会上有不少人建议,鉴于我国目前 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情况,实名制可分步推进。比如先是实现网站实名制,接着可实行网上注册实名制,然后逐步实施博客实名制、上网手机实名制等。

    问:有的外宣媒体在发展中曾经面临不少困难,有的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请问您怎么看待外宣媒体未来的发展?

    答:有些外宣媒体在发展中确实遇到一些问题,几乎面临停刊,我认为外宣媒体不能 停。党的十六大以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确了产业和事业之分,对外媒体一般应属于事业范畴,属于公益性的,是为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服务的,具有公共服务性 质。我们要在理念上厘清产业和事业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外媒体也必须努力做到:第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第二,坚持改革创新。向海外 读者介绍国内情况要生动活泼,介绍政策变化要及时,要千方百计抓住海外读者的需求。形式上,要加强互动与交流。第三,努力扩大发行,没有一定的市场,就没 有影响力,占领了市场就扩大了影响。如《人民日报》海外版采取"借船出海"的办法,和海外一些华文报纸等合作,利用对方的报纸加印《人民日报》海外版,目 前已经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些甚至还用当地的语言出版,比如在韩国就推出了韩文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

    问: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对外传播理论研究的,请问您如何看待对外传播理论研究的作用?

    答:对外传播理论研究是基础性工作。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对实践具有前瞻和指导作 用。目前从事对外传播理论研究的部门不多,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出了不少成果。希望对外传播理论研究要坚守定位,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改革创新,取得更多 成果,并运用到实践中,为外宣实践服务。

    问:您是一位具有多年新闻工作经历的领导,以您的经验,对广大新闻工作者做好对外介绍中国的新闻报道工作有何建议?

    答:近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外新闻报道的意识有了新的增强,对外新闻报道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进一步做好对外新闻报道,有以下几点想法供参考。

    第一、充分认识做好对外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对外新闻报道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 重要组成部分,与对内新闻报道同样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要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赢得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 相互了解和友谊,既需要加强对内新闻报道,也需要做好对外新闻报道。从当前我们仍面临的国际舆论形势看,要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对外新闻报道工作任 重道远,我们要更加积极自觉地做好对外新闻报道。

    第二、不断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对外新闻报道要坚定不移地为大局服务,为 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对外新闻报道题材很多,报道的角度也可以多种多样,但是,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和角度,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考虑对社 会发展进步是否有利。新闻工作者应本着有利于对外客观全面真实地介绍中国,有利于增进世界对我的了解与互信,有利于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 展,有利于为我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的原则进行报道。

    第三、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上 对我国越来越关注,对有关我国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大。对外新闻报道要站在国家对外发展战略大局的高度,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根据外国受众需求,提供高质量 的信息给受众。把报道面再扩大一些,把眼光看得再深远一些,把对外报道的力度再加大一些,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做好对外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第四、讲求新闻报道艺术。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 大,来华的外国人和我国的出国人员越来越多,想了解中国情况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对内新闻报道与对外新闻报道越来越难以分清,对内新闻报道与对外新闻报道 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不论中央主要媒体还是地方媒体,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一定要有国际意识,要考虑在国际上的影响 和效果。要加强对内新闻报道与对外新闻报道的配合,无论对内报道还是对外报道都要树立整体意识,注意方法,讲求策略,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分寸和尺度。

    第五、遵循国际新闻传播规律。对外新闻报道面对外国受众,外国受众的文化、历 史、教育、宗教等背景各不相同,我们的新闻报道要适合他们的口味,被他们接受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要研究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各种受众的思维习 惯、接受方式、语言体系,积极探索和遵循国际新闻传播规律,努力使我们的新闻报道让外国人听得懂、听得进、感兴趣。

    问:您在陕西基层工作的经历对您现在的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我18岁就从北京到农村插队落户,在延安地区呆了6年。先下乡,后在基层做干 部。下乡时每天就是上工,住在白天用来磨面的磨房里,没有电,也有过苦闷和迷惘,但还是坚持学理论、学英文。现在回过头来看,在农村的这段经历对生在北京 的我了解国情、了解农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起了不小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我还就这段经历写过一篇文章《塬上的雪》。我深深感到,中国的老百姓非常淳 朴、可敬可爱,这也坚定了我以后要好好工作、回报人民的决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