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乃光:他朝吾躯也相同?

作者:莫乃光  来源:明报  转自:中文独立媒体「文摘」

【明报专讯】编按:内地政府以过滤软件的强行安装,进一步网络监察及控制,香港网络及资讯保安界是如何反应此事,「香港比照」又会是什么?香港互联网协会主席莫乃光撰文议论之。

上周,中国政府宣布从7月1日起,强制在内地出售的新个人电脑,需要预先安装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过滤软件,针对「不良网站及内容」,以「保护孩子健康成长」。不过,在短短十多天内,由国内、外网民、技术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和分析下,官方的谎言已被完全揭穿。简单来说,这「绿坝」 根本并非内容过滤软件,是用户个人行为监察及控制系统。

网管发展到第四代

分别在何?正常内容过滤软件根据某黑名单和其他既定准则,阻挡用者进入某些网站或甚至获取某些内容透过电邮或其他渠道进入电脑,但「绿坝」岂止如此,黑名单包括色情或不良内容以外的政治审查已不用多说,软件还会监察用户输入键盘纪录,甚至撷取荧幕资料上载至中央资料库,这些功能正常内容过滤软件不会找到,反而属于间谍软件的功能。试问有什么内容过滤软件会在用户在记事本或Word这些应用输入「六四屠城」,应用会自动关闭?

从中国互联网管制政策的演进来看,这可算是第四代的演进,管制力度是逐步而肯定地加强。有学者曾经指,1994至1998年期间用户只限学术研究人员为主,管制仅以灭火式的消极防御;1999至2003年,中国着名「防火长城」开始成形,打击与预防结合,监管与自律同步,并频频立法多角度重覆管控;2003至2008年,致力在高度管制基础和细致法规环境下,加入制度化的手段,例如进行专项打击所谓不良或色情内容的运动、系统化的「五毛党」运作,甚至如六四二十周年期间针对的Web 2.0应用和讨论区的打压等。今年7月起,进入第四代阶段,监控从网络延伸至电脑上的软件,手法上连用户个人行为也要监察。

但即使在如此持续强化箝制方法、手段和力度的环境下,究竟中国互联网是趋向更封闭,还是仍然在开放中?尝试解答这问题,也是面对无限的矛盾。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目,直趋全球用户三成,在中国上网的人,比全美国的人更多,即使官方如何控制,中国网民的自由言论空间,虽在监视之下,仍无可否认在增长中。

「侦察报道」令传统媒体及香港网民汗颜

中国网民的表达技巧,在箝制自由环境下更显创意无限,「河蟹」、「草泥马」是最流行通俗的例子而已,中国网民能在短时间群策群力,把零碎的资料发现和堆砌起来,从「绿坝」技术功能研究至涉嫌抄袭外国过滤软件源码的证据,或相关企业疑似把军方研究申请专利牟取私利、或可能违反国家反垄断法的「侦察报道」。由普通网民能做到如此深度,不单代替了传统媒体,在中国以外根本少见,更百分百地令香港网民汗颜。中国当权者所恐惧,大概莫过于此。

这种网上表达不满的情绪和手法,除了在民间出现,在「绿坝」事件中连官方「人民网」也毫不客气地加入「批坝」行列,在宣传部门严厉要求各媒体不许负面报道「绿坝」之下,更是令人侧目:「人民网」旗下强国社区开了名为「今天,你被「花季护航」了吗?」的专题,数个副题令人吃惊也叫好:「一年四千万租来一顶『绿帽子』,谁笑了?」、「管理错位!一款软件何以管理一个社会?」、「如果软件有用的话,请先给官员的脑子装吧!」等。可惜好景不常,专页在周一突然消失,但「人民网」也老实不客气地留下「该专题已被除」,是实情也是典型中国式的无声抗议。但在专页被除前,已有多达170多万名用户(84.5%)在网上投票表示「反对!侵犯了网民隐私,是一种挟持。」

从政府管治角度,「绿坝」事件也反映中国一定程度的危机。好了,就是要严厉加强监控,以中国今天的技术能力水平,实没有道理、也无必要选出这来自一家名不经传的小公司的颇为「垃圾」的软件,无法不令人怀疑政策决定可能涉及官员的无能甚至贪污行为。当局明显低估了甚至从未预先评估网民意见和拆解「绿坝」的后果,事后也只用一贯极权手段回应,禁止传媒负面报道(但无法阻止网民)。你有你禁,网民根本不跟你一般见识,令当权者更感「失控」,但在观念和文化上反更不敢开放,官、民愈走愈远,这岂非中国社会整体也面对的危机?

电脑商也打算脱身?

「绿坝」事件其实是近期中国发生重大事件中,涉及层面最广泛和多元,最适合多角度分析的通识课题,也是上佳的新闻素材。本文有很多角度根本无暇论及,除了技术、资讯保安这些方面之外,电脑公司至今也低调回应,但并不代表他们会顺政府意地完全接受。试想,任何大型跨国企业,怎可能预先安装这「问题软件」在其出售电脑——可能侵犯知识产权、满布保安危机和用户私隐漏洞等——而负上各种境内外的法律、品牌形象和商誉的风险;相信,各大电脑商正谋求如何「脱身」。这些理应是传媒理应最感兴趣报道追访的。

中国内地媒体不能追查和报道,无可厚非,但本港传媒又如何?除了在「绿坝」措施宣布后,本地多数报章仅引述《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只有极少数报章在头两天以较大篇幅刊登,总体本地媒体兴趣不大,电视传媒报道更近乎交白卷。相反,笔者却被美、英、加、中东的各类传媒追问意见,甚至有凤凰卫视也不见本地媒体。外国人这么有兴趣,香港人和媒体冷感,这是媒体工作者缺乏触觉,仰或是媒体本身自我审查?还是香港人早已被温水煮熟了?身处较自由的中国国土,我们若没有支援中国言论和网络自由的视野和行动,他朝吾躯也相同,也别怪谁。

作为香港网界的回应

即使在与「绿坝」直接有关的资讯科技界,虽然大家都很容易看到「绿坝」其实是什么,但对事件和软件本身的兴趣,相比甚至一些海外大学的研究员快速作了分析论文,我们业界也仅属「慢热」,唯有资讯保安界的部分同业,在这十多天内个别作了一些研究;我们并将于今天在理工大学举行讨论会,并邀请了来自中国的着名博客、哈佛Berkman互联网社会中心的毛向辉(Isaac Mao),分享在中国网民在前线的情形,由技术分析结果至公民社会和法律层面的回应。假如「绿坝」能把我们唤醒,叫我们找到香港在中国互联网世界发展的角色位置,也将是件好事。

作者莫乃光为香港互联网协会主席

首发:香港《明报》

文章日期:2009年6月20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