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爱宗:别让绿坝成为一堵柏林墙

作者:昝爱宗  来源: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3809

国家工信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7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前将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具备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等功能,其基本技术为图像过滤技术(即在分析图像姿势、器官肤色、器官形态等特征后,通过模式识别迅速对比和处理信息拦截黄色图像)、语义过滤技术(主要功能在于实质审查网页内容,避免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出现)以及IP过滤技术(将违禁网站以程序、机器人及验证数据库等方式制作黑名单并予以封锁)。该舆论传出,一片哗然,首先是这款软件推出很仓促,名义上是国家工信部“花季护航”,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免受有害信息侵扰,实际上要捆绑所有成年人,让软件捆绑在三亿网民身上(其中未成年人只占一小部分,他们的家中在行使监护权),我的电脑我作不了主?工信部有滥用行政许可之嫌疑。

其次,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公开信息自由传播的渠道,过滤软件虽然不是强制安装,但官方推广,那个电脑生产和销售企业敢于说不?目前已有不少网友质疑:“过滤屏蔽本身就有弊端,有些正常网站也被过滤了,谁来负责?”工信部是否要放低身段倾听一下网民的不同声音呢?毕竟网友才有发言权。6月10日《齐鲁晚报》报道,截至6月9日23时,有23194人参加了新浪网的相关调查。在被问及“你是否考虑使用该软件”时,有19133人称“不会考虑”,占参与调查人数的82.5%。在参与人民网与搜狐网调查的18718名网友中,有14506人认为,此举并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浏览不良网站,占77.5%;在被问及“一年后是否愿意付费使用该软件”时,94%的网友持否定态度。

对于“绿坝”的作用,我认为没有“临床验证”,产品还没能检验是否实用,就仓促霸王硬上弓,难免因小失大。“绿坝”的推广,无疑是人为将互联网格式化为国际版和国内过滤版,在中国亿万网民中间生硬地筑一道“柏林墙”,把中国互联网变成了局域网,对于开放社会来说,无疑又回到了闭关自守时代,把网民都视为把头埋入沙堆的鸵鸟,实为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且,“绿坝-花季护航”并非“免费馅饼”,而是政府通过招标,以4170万元/年的公共财政资金投入购置,却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据媒体披露,经很多用户的测试结果,该软件的技术成效并不像有关部门评价的那样“显著”,存在多种误判和漏判情况,其中有些情况达到荒唐可笑的程度,比如若图片背景是黄色为主,黑色为辅,就有可能被“绿坝”判为色情图片;学校老师所出的数学题里因为有玩球和摸球的字样,就被软件所屏蔽掉。使用这样的软件,大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之感。而从“绿坝”推广的后果看,同样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比如敏感词过滤系统的失灵就是旁证,有人将“某某党”三个字设置为“敏感词过滤”,到了某高校博士招生的网页文字说明中就成了“拥护中国敏感词过滤的领导”,而在起点中文网上,“蓄养一下体力”就变成“蓄养一(禁止)力”,“下”和“体”则被粗暴地“禁止”了。为此,我们不要小看网民的智慧和耐心,网民大有哑巴开口、聚沙成丘的能力,若是网友抵制“绿坝”,把人民网、新华网设置为“绿坝”过滤的不良网站,中央高层的声音就会被封口,那么,中南海岂不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当下,“绿坝”免费给全社会装机,实际上使敏感词过滤“家庭化”,难怪有网友建议“工信部”改名“宫刑部”,指责“绿坝”这个“行政许可的私生子”,托爱护祖国花朵之名,行阉割网站、侵犯隐私之实,劳民伤财,害民害己,不但有碍网民自由浏览信息,还忙中添乱,人为制造一堵柏林墙,逼着百姓“自宫”。按照当前社会以人为本及和谐社会建设之意,百姓需要的是公开透明的信息,而不是需要被监控、被过滤的有限信息。信息公开,就是百姓的最大利益,谁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百姓就会拥护谁;谁若是天天监控百姓,天天不让百姓掌握真实可信的信息,百姓自然就要行反监控——当今中国至少有三亿多网民,他们天天眼盯着你工信部或某某部,比如工信部以4170万元/年使用费的公共财政资金投入购置绿坝免费安全在国内生产销售的电脑上,有没有招标、有没有回扣,有没有暗箱操作?今后,网友们用键盘作为手术刀,对付公权力,对付可能出现的腐败,尽管你有“绿坝”,但并非就是最后的赢家。有道是群众的眼睛是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