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研韬:获取境外信息的7种方法

作者:毕研韬  来源:传播学观察

古 德云:“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只有获得多元化、高品质的信息,人们才有可能了解所处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这是针对正常状态下信息能力正常的大 众而言。但也有人认为,普通民众缺乏甄别信息的能力、很容易被各类信息误导,所以他们主张政府应该加强对信息流通的管制。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经济能力、社交网络、追求目标不同,因而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贮存、传递能力也不尽相同。但对于意见领袖而言,决不可人云亦云,更不可以讹传讹。在下时常受益于人,常怀感恩回报之心,愿意在此与各位分享获取境外信息的7种途径。

一、登陆境外主流新闻网站的官方网站。境外主流媒体的英文官方网站大都是可以自由登陆的,不过在不同的城市,登陆速度相差较大。2009年8月27日晨,我在山东济南的测试显示,CNN、VOA、BBC、Guardian、MSN News、New York Times的英文网站均可登入。

二、订阅境外主流媒体的电子新闻邮件。这类邮件有两种形式:一是只寄送新闻标题,接收者点击标题便可阅读全文。二是用word文档寄送全文(文本或附件)。对国内朋友来说,第二种更为可取,因为有些链接可能无法打开。我一直享受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中文服务。

三、“翻墙”登陆某些境内无法浏览的网站。现在的翻墙软件效果都不错,尤其是在周末和平日非工作时间,使用这些软件可以自由登陆境外各类新闻网站。在下常使用“自由门”登陆多维新闻网和博讯新闻网,偶尔也登陆某些新闻媒体的中文网。

四、订阅专业电子期刊。在下目前接触到的此种电子期刊均为时评类。在此,笔者感谢“网讯参考”(WXCK)电子期刊编辑者的眷顾。WXCK坚持把各类新闻时评和电子图书发给我,可谓功德无量。在下因此阅读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著作。

五、加入感兴趣的Google社区。在下目前经常收到Google群组“民主中国”的邮件,还经常收到Google 博客“系列・中国”“grito de batalla”“践行者教育”“这地球・这世界・这制度”的电子邮件。这对于开阔笔者的视野大有裨益。

六、接收网友的电子期刊。北京出版专家岳建一先生、中国传媒大学
柯惠新教授、河南刘真大姐时常转发一些意味隽永的境外美文。香港友人Mayella Cheung也时时与我分享共同感兴趣的新闻快讯。网友John Jackson也经常寄来优秀的电子书、刊。

七、订阅境外思想库(thinktank,又称“智库”)的电子新闻。在下接触的思想库基本上都是美国的,可分为官方、半官方和非官方三大类。有些看似独立的学术机构其实背景各异,不过普通网民很难识别。笔者只对与传播学密切相关的智库和研究感兴趣。

笔者相信,在信息时代,信息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下愚虽非佛门中人,但相信法布施比财布施更殊胜。因此,笔者一直对那些向我提供高品质信息的“网友”——其中有些并不相识,心存感激。那些无所畏惧向世人提供高质量信息的人是令人敬重的时代英雄!

  (作者系海南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