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知名度不高、但质量很高的中国观察信息来源

来源:http://www.potter200.net/?p=607

还在依靠FT中文、WSJ中文、NYT这样的传统报纸网站了解一个更刺激的中国吗?

    你可能已经凹凸了。互联网的大潮把更个性、更多元的中小型博客冲上沙滩。但由于数量庞大、泥沙俱下,要想找到用得上的信息还真不容易。
     这里介绍几个自己用过、发现质量极高的外国观察中国的网站,这里的报道较传统报纸,更细微,更生动,更辛辣。他们的受众主要是对中国感兴趣的英语读者,但 如果你对他们怎么看中国感兴趣、或者想锻炼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你一定会发现这些网站极端有用:
1、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DT 

来自加州伯克利大学新闻研究生院一个叫“China Internet Project”的项目,
是一个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面报道的web2.0新闻网站,里面的信息海量、及时、全面,对研究中国非常有用。可惜目前被防火墙挡在外面。能翻墙 就尽量翻进去看看吧。

补充:做这个project的人叫萧强, 美国几家大媒体(TIME,L.A.TIMES,NYTIMES)只要关于中国 人 权 或者八平方的评论基本都可以找到他,而且在学术界基本上也没有不晓得萧强这个名字
2、http://www.chinais.com/
中国公报网。常有突破禁区内容
3、http://www.danwei.org/
许多在华外国人的最爱。把中国的中文报纸翻译成英文、精心编辑好,打包送出。是在华外国人了解中国新闻、尤其是草根新闻、北京新闻的最佳窗口。该网好像对 《新京报》情有独钟。“单位网”曾经是上得了的,可是…

补充:一 个来自南非的小伙子

Jeremy Goldkorn办的。他是一个中国通,中国犄角旮旯发生 的事情他都一清二楚

4、http://www.thechinabeat.org/

The China Beat是一个由十几位在华记者、中国问题专家写作的群博。口号是”Blogging How the East Is Read”

5、http://jamesfallows.theatlantic.com/
james fallows是《大西洋月刊》的中国问题专栏作者。对中国事务的了解胜过一般中国人。
他的文章风趣、犀利,拥有很多美国粉丝。

6、http://www.newyorker.com/online/blogs/evanosnos/
Evan Osnos是纽约客的中国问题专栏作家。他的专栏叫“中国来信”

 7、http://www.zonaeuropa.com/weblog.htm
东南西北网。创建人宋以朗。这是个很神奇的人物,香港人,美国统计学的博士,其父母是张爱玲生前的密友,因此如今成为张爱玲未发表的文学遗产的唯一法定执 行人,《小团圆》等书出不出版,全由他决定。一个搞理科的,却对中国的现实非常感兴趣,因此创建了这个网站,收集大中华地区对中国的中英文报道,网站在华 人圈很有些名气。

     想追求更学术一点的,可以看一些杂志(并非纯学术,很多文章还是很好看的),如
New Yorker, The Atlantic, Foreign Affairs。他们的发行量都不高,但在西方政治精英界极有影响力。

     一些智库的研究报告也很好,如Brookings Institute,比兰德、传统基金、企业基金那样的智库更中立和客观。还有Hoover Institution的Chinese Leadership Monitor。
http://www.hoover.org/publications/clm/


2 条评论:

Unknown 说...

关注这个blog很久了,刚开始感觉还很新鲜,日子长了,老感觉在不断的炒冷饭,东抄一段,西贴一句,不是翻墙就是校内,天涯的转载,博主,花点心思,写写自己的东西吧,拼贴大杂烩对这个blog没帮助的,没有人真会耐心来看这里的东西的。


一位热心的读者

GFW BLOG 功夫网与翻墙 说...

您好,谢谢您的关注!

这个博客的专项就是关于网络审查,所以您会看到很多关于如何翻墙的帖子,当然这样的帖子是集所有网友的力量而成,我们只是提供一个信息集散的平台。

关于您说的来自“校内”和“天涯”的帖子,猜想您看到的是我们在做的关于“被删除”类文章的搜集,这个项目是从被删者的角度来观察网络审查,也为读者提供这样一个文章库,保留住可能不久会在中国网络销声匿迹的文章。

如果您有兴趣于原创作者,建议您参考我们的网站:CDT-Chinese,当然 CDT-Chinese 本身也不是原创作者,而是搜集关于对中国问题讨论的新闻和原创作者的文章。这样您可以在上面发掘出自己喜欢的原创作者并跟随他们。

希望借助于我们的信息收集,您在网络上的旅途能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