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文!论“五毛”之危害

转自:http://zhaomu.blog.sohu.com/150711879.html

强文!论“五毛”之危害
原文标题:《“
网络阅评员”被称为“五毛党” 他们错在哪里?》  

  “五毛党”是“网络阅评员”的俗称,带有蔑视的意味。网 络阅评员是一群真实存在的从业者,受雇于各地宣传部门,以各种身份出现在网络上,佯装普通网民,按照宣传部门的指令发表官方意见,用来影响和引导舆论。

   尽管网络阅评员隐身活动,但是这个职业并不是秘密,有些地方的宣传部门还当作政绩来高调张扬。最近,甘肃省委宣传部宣布,将逐步形成一个网评队伍体系, 由网络“高手”、“好手”、“写手”组成,共650人。针对社会热点问题,他们将“及时发帖跟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环球时报》 英文版记者从这个消息着手,对“五毛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报道。报道中说,一份官方文件透露,几年前长沙市委外宣办选聘网评员,底薪600元,每发一帖给 五毛钱。这就是“五毛党”的来历。最近,衡阳党建网又自曝其网评员奖励为每帖一毛钱,每月不超过100元。有人戏称,“五毛党”贬值了——不知道是因为工 作更容易了,还是求职者更多了?可以确定的是,这几年各地宣传部门都或多或少地雇佣网评员来引导舆论。一些政府机构、新闻事件主角甚至企业也纷纷效仿,雇 佣枪手冒充普通网民,企图操纵网络舆论。

  有意思的是,就在不久前的一家报纸上,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胜军教授还 发表了一篇文章《“五毛党”帽子能吓住谁》,不知道张教授是真的不了解还是视而不见,他认为,“五毛党”是人们编造出来的,网络阅评员并不存在。显然,他 也认为“五毛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是西方媒体对中国“爱国网民”的污蔑。

  这家报纸还让我上过一当。在前不久写的一篇文章中,我引 用过该报的报道——清华大学杨姓学生说:“如果谷歌公司想要逃避审查,我无法接受”。结果该学生发表了一则声明,称他根本没有接受该报记者的采访,更没有 说过那样的话。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赞扬爱国者的张教授,还是反对编造新闻的杨同学,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五毛党”的不予认同。 事实上,很多“爱国网民”(准确地说是爱政府人士)都不是“五毛党”,他们发表支持政府的言论时,并没有从宣传部门领取报酬。当反对者用“五毛党”来称呼 他们时,他们觉得非常受辱,回击说对方是“五美分党”。这时,“五毛党”被双方共同认定是攻击别人的“帽子”。

  “五毛党”为什么受到 蔑视和厌恶呢?不是因为他们为官方工作——并非所有的公务员都得不到尊敬;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收入低——如果是一份正当的工作,收入低得到的应该是同情,而 不是嘲讽。

  我看到很多批评网评员的意见,重点都在谈它的效果。比如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政府 部门应该公开身份直接回应、直接解决问题,比暗中派一批人,用些虚拟网名在网络上发言要好得多。”而那些独立意见分子,更是认为“五毛党”不仅帮不了党和 政府,反而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从长期看,这些批评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一个具体的舆论场中,你很难否认网评员的作用。引导舆论 可能是痴人说梦,但是他们至少搅乱了意见,影响人们的分析和判断。从甘肃等地宣传部门的举动看,官方认为“五毛党”大有作为。在一些网络争论中,人们互相 攻击对方是“五毛党”或“五美分党”,也可以反证“五毛党”在讨论中的作用。

  在我看来,无论“五毛党”的效果如何,他们都没有存在的 理由,因为这项工作缺乏正当性。现代政治中,即便是敌国之间,秘密情报组织可能是存在的,但是派遣大量的人员乔装打扮,冒充对方人员发表意见,恐怕也极为 罕见。何况是面对本国公民,政府发布任何公开信息,亮明身份都是一个基本的政治伦理要求。“五毛党”的实质,就是政府雇人造假——而造假的目的,是为了欺 骗本国民众。

  在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的时期,共产党发展大量“地下党员”,隐身活动,谋求推翻政府,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因为他们没有掌 握公共权力。但是,执政的国民党也派人到处暗中盯梢、造谣和谋杀,那就没有任何正当性可言,而是一种特务政治。

  由于“五毛党”的大量 存在,民意被扭曲。那些宣称经常从网络论坛上了解民情的官员,是否知道他们了解的“民情”中,有多少是宣传部门发的指令?而且,一些舆情研究做得非常精 细,却没有排除“五毛党”的因素,可信度无疑是大打折扣的。

作者:南都周末长平,原发《青年记者》杂志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