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专栏:BBS:中国互联网文化的活跃中心

作者:胡泳   来源:南方都市报

■网络胡话 之胡泳专栏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网民最喜欢的去处是BBS和论坛。国内的BBS和论坛基本都是建立在讨论 基础上的社区,可以讨论娱乐、情感、体育、政治以及科技等,这种社区的广受欢迎构成了中国互联网领域有别于其他市场的表现之一。中国新兴媒体市场的分析师 塞奇・布里南说:“随着博客及在线游戏的风靡,人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BBS网络才是中国互联网文化的活跃中心所在。出于各种原因,BBS网络不 断发展,而且越来越充满活力。网络公司、大学校园甚至许多个人都建有BBS社区。”

    中国最初的网络论坛,最知名的是成立于 1995年的“水木清华”,代表着中国高校的网络社群文化,是高校中人气最旺的BBS。在社会上则以四通利方体育沙龙为代表,1997年11月网友帖“大 连金州没有眼泪”让该论坛一举成名。1998-2000年,“西祠胡同”、“天涯社区”、“强国论坛”、“凯迪网络”等诞生,纷纷以有特色的社区服务抢夺 网民。由于人气大量汇聚,网络论坛不断地成熟发展;它们开辟了一个简单的互动沟通环境,尤其适于传播和探讨公共话题。虽然博客作为后起之秀吸引了更多的网 民,但由于涉及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博客相对较少,且互动性稍逊,仍然是网络论坛在吸引着那些有兴趣阅读和评论时政的人。

    微博出现 以后,网民对论坛和博客的兴趣进一步发生分化。原因不只是读者群的匮乏。有些博主发现自己分身无术:太多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等着处理,泡论坛和写博客的时 间都是奢侈。还有些人转移到更容易的社会化媒介中去了。当然也有少数人,是因为无法承受网民的攻讦或者是隐私的丧失,而退出了论坛和博客生涯。

    尽 管有上述的新分化,根据CNNIC的中国互联网报告,论坛的使用人数仍然每年都在增加。BBS的活力虽然在博客、微博客等W eb2.0服务的冲击之下受 到一定影响,但这种深受中国网民青睐的网络媒体仍然具有深厚的底蕴和长足的发展,在中国的网络生态中保持着自己的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严 格说来,论坛是介于W eb 1.0与W eb2.0之间的产物,在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涯、猫扑、凯迪、铁血等等都是以“论坛+ 编辑”为主的网站,而强国论坛、网易论坛、新浪论坛、搜狐论坛、凤凰论坛、百度贴吧等则是新闻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都有巨大的 贡献,经常成为突发新闻的公开地,网络舆论的策源地,贪污腐败的爆料地,以及社会各界的交流地。这些年,网络论坛促进中国政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案例数不胜 数,比如华南虎照事件,如果没有论坛网友的穷追不舍,可能完全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就世界范围看,无论网络论坛今后怎样发展,可 以肯定的是,它不会像从前那样引人注目了。因为互联网的风景已经因W eb 2.0的到来而永久性地改变了。网络论坛本身经历了一个由少数爱好者的聚集地 到大众会场的转变历程。当年人们使用珍贵的计算机(其时计算机是个奢侈品)、调制解调器、终端软件和BBS号码登录BBS,靠敲打DOS系统下的命令行来 交流,既笨拙,又艰苦。而今,网络的发展使这一切都成为陈迹。浏览器、RSS阅读现在可以带我们去任何地方。唯一没有变的是人们的交流渴望。近年的热门网 站,从M ySpace、Twitter到Facebook,都显示了人们是多么希望和其他人保持联系。这些新的路径都拥有网络论坛所没有的若干优势。

    因而,在我看来,未来的网络论坛将会成为一种混合物——— 既允许志同道合者建立他们的“网络之角”,也允许大众化的近乎实时的交 流。网络论坛的高潮已过,但不会彻底消亡。为了生存,未来的网络论坛将必须具备如下特性:每个人都可以轻易使用;它的界面将更加友好,允许实时聊天和游戏 应用;信息不一定储存在一个中央服务器上,而是在一个永远在线的分散网络中。

    很难透过水晶球看到网络论坛的未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网络论坛的未来依赖于用户的更多实时交互。BBS必须向微博和SNS学习,否则可能沦为一个小众产品,其影响力随着时间慢慢变小。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部论坛史就是一部中国互联网史。即使在网络众声喧哗,博客、微博客、SNS各领风骚的今天,论坛仍有其特殊的魅力,我们期待它的下一个10年。(作者系新媒介批评者)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