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对待 开放式课程 的态度

作者:est   来源:http://blog.est.im/archives/2770

tg的“舆论引导”是很有特色的。。。新闻基本都分两段,所谓辩证的看嘛。前面先说点好话,然后就开始更年期老女人式的批判。

比如 美名校开放课程引爆暑期网络 足不出户上“洋”大学?,这种神经分裂的思维是怎么做propagonda的:

然而,目前能下载到的开放课程,基本上都是文化艺术类,而理工类与高新技术类,则并没有出现。

随便举一个例子,MIT Open Course Ware / engineering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的部分

http://ocw.mit.edu/courses/electrical-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

“这些大学不会将自身的核心课程放上网络,最代表大学精神的学科是难以向外开放的。大学的这种做法,侧重点可能更在于对人才的吸引,毕竟大学有其生存发展方面的考虑。”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教授这样解释。

在一个1989年以后大学精神就为0的国度居然也有脸批评别人大学精神不开放?

关于人才吸引这个论调,我想起了网上一个很类似的言论:美国用庚子赔款修清华大学是为了掠夺人才。

而当年大清朝的政治体制是彻底腐败的,通过官方渠道,国内人才基本出头无望。这种言论有一种默认期望:宁愿中国人在国内默默无闻碌碌无为烂在地里,也不能让人出去。

进一步说,爷们儿我千辛万苦找了好多关系,破坏多少社会规则才混到今天这个位置,你个贱民去留一下洋就可以去物质和精神更加丰富,公正和自由的世界去了?不行,这不公平

中国高校开放课程也做出了不少尝试。其中,北大中文系与新疆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同步课堂项目。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等一些课程,也都被录制成视频放到网络上,但影响力却远不如国外名校的开放课程。

tg这是说的是“国家精品课程”么?LOL

郑州大学李凌凌副教授认为,不少国内学校可能担心共享会淡化校内校外的差别,使知识优势受到冲击。

知识优势。。。。。我倒是觉得真正顶尖级的高校都很谦虚,倒是tg这种。。。。整天以为自己很有优势。。。。

“我虽然不觉得名校的这种模式会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但的确是课堂学习之外的一种有效补充。”杨慧林说,知识传播与学术研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网络无法代替传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人文学科的一些学术性研究就不可能依赖网络,网上的资料来源很多都需要经过考证。”

这句话其实隐含了一个三段论。首先 网上的东西不靠谱,其次开放式课程(虽然出自别人 .edu 的官网)也属于 “网上”,最后所以 开放式课程 不靠谱。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洛父(化名)表示,相比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客观性,人文社科则往往与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密切相联,“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国外的公开课,基本都是带有该国鲜明特色且无关痛痒的课程。所以,一些人担忧这是另一种的文化霸权与文化渗透,并非没有道理。对此,我们也应提高警惕,因为,知识有效共享的前提,是思想的独立与对等。”

什么是思想独立呢?13亿人的思想必须和9个人的垄断独裁意见保持一致,这就叫思想独立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