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毛党的网络江湖》

作者:黎明   来源:http://cat898-com.blog.sohu.com/160483408.html

《长城月报》9月刊发布了记者张蕾采写的长文《五毛党的网络江湖》。此文“述而不评”,对多种意见兼收并容,写作前的调研与采访相当扎实。尤其对“网评员”前世今生的介绍,实为前所未有。但是由于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被某些人视为具有某种密级的信息,在报刊和网络上,“五毛”和“网评员”都是不容易出现的词汇。在这种背景下,此文的资料价值与工作参考价值更显突出。

《五毛》一文之政治正确和建设性善意显而易见,但此文的传播却不会顺畅。虽则其中多有“网评员领袖”的慷慨陈词,然而当说到这一话题时,某些上级也可能封堵出自下级人士的正面无比的“个人意见”。

张蕾和我曾有长时间通话,但他提出的问题和我所回答的内容,出现在《五毛》一文中的很少。或许是“摘要”的不连贯所致,《五毛》文中有的地方对我本意的反映有欠准确。对此我想说明一下,再就是,觉得有必要透露几个问答片段。

“黎明对五毛党的直接感触始于2007年。当年,某省宣传部门召集网络知名人士,商谈如何有效使用网评员。黎明从而知道了网络评论员的存在。”此处时间记错了。我首次评论网评员机制的文字,出现在《黎明在凯迪网友座谈会上的言论》一文中,有一个专门章节阐述了自己迄今未变的看法。此“言论”发布地点在海口,时间是2005年6月。其时,上海、海南等地的与会官员就网评员问题征求过网友意见。

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许多网友出于善意而不相信真有网评员,因为他们不相信官方会有人笨到“建立地下队伍”的程度。以时政、社会话题为主打的论坛,比普通网友早注意到官方举措则很正常。2005年5月,凯迪网络计划集合十几个“意见领袖”做专栏,对这部分作者起了个名字就叫“网评员”。不巧,此时知道了官方网评员上岗的消息,凯迪的管理人员均预知“网评员”这个名字要臭街,所以才把自己的作者群改称为“撰稿人”。这一改动,为的是和官方网评员区别开来。

 “ 凯迪社区评论总监、版主、高级舆情分析师黎明认为,政府一直让网评员处于地下状态的原因是,一旦公开,网评员就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在网络上发言的风险就更大,所以网评员沦为‘真实存在着,但是政府却要证明他们不存在’的尴尬境地”。我的本意:网评员的地下状态,主要由两点所决定:其一,上级不放心,网评员公开代表官方资格不够,个人素质原因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这个担心必要而正确;其二,即使对网评员个人完全放心也不行,更重要的一点是,网评员的作用主要是伪造民意,公开了身份就丢掉了这项根本职能,成了杂七杂八的“政府辩论人”,就失去利用价值了。

 “作为凯迪社区的版主,黎明对网络背后的局势观察更加深刻,‘每次有热点新闻出现,凯迪网上总会新增很多ID,随后双方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发布大量言论,甚至谩骂,极力捍卫利益相关方。’”职业网编和专业版主,一般情况下识别网评员的身份和活动特点,没什么困难。事件发生地、利益涉及方、文本与跟帖话语特征等许多种表象,都可以帮助准确判断。有时候,某个限制话题只有网评员可就此评说,此时,网评员的作用就有突破禁区“排头兵”的正面作用。

“纵使黎明对五毛党持否定态度,不过黎明对五毛党在论坛的活跃不以为然。据他观察,‘很多网络评论员是来自一个地方,在全国性的论坛上,他们的声音大多没有理论根基,会埋没在众多的网友声音之内,没有影响力。’” 一个事件发生在某地而成为全国舆论热点,上阵的网评员和网友比辩论阵容,是一地对阵各地,“地方组”叫板“国家队”,其人才质量、数量根本不成比例。特别是在凯迪这种各地知识分子云集一处的互动性网站上,网评员恐怕只有领略民意、接受教育的份儿。在网民不屑搭理的官方文本后面成群结队自言自语还可以,至于汇报中的“引导舆论胜利”,是绝不敢向对手炫耀的。

问:网评员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官方重视网络舆情?我回答:是。因为网络舆情可能影响到官员的利益和形象了。

问:运用网评员,是不是说明领导技巧的进步?从强硬对付网声到温和、柔软对待呢?答:不。网评员的用武之地,主要是当地权力覆盖不到的舆论平台,而在权力的辖内,指令删帖、封杀、追查就可以了,因而网评员派不上大用场。内线作战不需要网评员厮杀,不战而胜;依靠网评员 “境外作战”,百战百败——这怎么能说是权力变软、手段变柔了呢?这分明是由于使不上蛮力气而乱出馊招,乱打王八拳。不过,要说好处也有一点:权力为渊驱鱼,把当地网民赶到“辖外”网站发刺激帖,也算一功。

问:各地的网评员机制和队伍建设情况差别大不大?答:借用一句套话,“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组织松散,甚至难见组织痕迹和集体出击。这和各地官员对这种方式的实效评估有较大差别有关。官员当中也有不少明白人,但他们不会公开说出反对意见。

问:你怎样看网评员前景?答:取消,只有被取消一途。以官方发言人取代网评员。失去公信力,就依赖伪造民意,而伪造民意属于什么性质不懂吗?难道说靠作伪假冒就能为权力增光添彩?既然权力方面有理有据,如实全面公开就是了,即便派出人员游说也该把有理有据的形象还给权力,网评员冒充民间人士插上一杠子,干什么吃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