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小地震损害 中国互联网出口改走陆路

From cnBeta.com

台湾地震对中国几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打击让人记忆犹新。而今,它们正在迅速作出调整。2007年4月20日,中国铁通宣布,经信产部批准,其旗下拥有的部分国际互联网设施投入对公众服务。这意味着铁通的铁路专用陆地光缆(简称“陆缆”),将正式转变为国际通信的传输资源。

铁通新闻发言人郭晓昭表示,铁通的三个国际通信出口,即深圳-香港、绥芬河-俄罗斯、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出口,已经全部开通,从此铁通可以使用自有设施提供国际互联网传输业务。而此前,由于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铁通的业务范围只局限于国际铁路的联运出口等专网。

随 着铁通的陆缆开始成为互联网的传输资源,各大网络服务提供商对于国际通道陆缆的投入都在迅速加大,中国国际通信网络布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而此前由于我国 地质等情况复杂,成本较高且安全性较低,陆缆基本上是无人过问的冷门。业界人士认为,这标志着我国国际通信安全多元化已经开始。

陆缆突遭垂青

2006年12月26日,因台湾地震造成太平洋海底光缆断裂,中国大陆的信息安全就成了几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关注的焦点。而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积极运作并实施互联网出口登陆策略。

中 国铁通市场总监刘凌钧介绍说,他们获得了公众服务许可后,已经在和多家国际互联网运营合作伙伴接洽。他透露,铁通很早以前就跟包括俄罗斯铁通在内的多家国 际电信运营商有过合作协议,但由于某些原因,计划一直搁置至今。据悉,铁通自成立起就拥有出口网络资源,但由于政策限制,一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 前,铁通已累计建有10个国际出口,并拥有对应的光缆。他们只需添加少量的终端设备,就可以迅速提供大量的出口带宽,实现公众需要。

铁通只是国际电信运营商中较小的一个,而其他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也都正在陆缆上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2007年3月20日,中国联通宣布已与俄罗斯铁通(TTC)签订了开通新的中欧陆路光缆的协议。协议规定,它们将共同开通经由满洲里至俄罗斯后贝加尔地区直达欧洲的国际直联光缆传输系统。据悉,这是中欧间最大的陆地光缆项目。

据悉,与俄罗斯铁通的合作仅是联通一系列大动作中的一步。联通内部人士向《IT时代周刊》透露,他们将在今年建立一条连接阿塞拜疆的通信线路,而明年将剑指缅甸。而2006年底,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也曾宣布,联通已经和越南多家合作伙伴达成协议,并逐步进入东盟市场。

中 国网通方面也在不断开疆辟土。东兴-越南、丹东-朝鲜、抚远-俄罗斯、满洲里-俄罗斯、二连浩特-蒙古和穗港等项目都已经顺利完工;抚远-俄罗斯、东兴- 越南和穗港同期还进行了扩容;今年网通还将新建黑河-俄罗斯和凭祥-越南陆缆。这都为以后中国网通开展国际转接业务奠定了网络基础。

消息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电信也在做进行陆缆建设的准备工作。它的主要目标将集中在东南亚。此前,中国电信已经开始和缅甸、印尼等国家谈判,将联合建设国际通信中心。

信 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局长苏金生认为,我国目前光缆建设过于集中,国内大部分国际互联网业务由海缆承担,要合理布局新光缆的建设。同时,信产部也放弃了“中 国的国际互联网业务需求量规模较小,国际出口带宽已经足够且相对稳定,所以没有考虑增加新的出口”的认识,放宽了国际通信的准入门槛。也正是在政策的鼓励 下,铁通顺利过关,四大运营商掀起了陆缆狂潮。

海缆地位难取代

目 前,全世界已铺设的光缆主要分布在美国至欧洲、美国至亚洲之间,地理因素决定了人们必然无法绕过对海底光缆(简称“海缆”)的考虑。同时,和陆缆相比,海 底光缆通信具有大容量、通信质量稳定、保密性好、隐蔽性好、抗毁、抗干扰能力强、价格低等特点。韩国电信海底业务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海底光缆目前处理的 跨国通信数据量占据了全球95%的份额,颇具垄断优势。因此,越洋光缆通信的垄断地位还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然而,海缆“物理可靠性”差的问题也在台湾地震中暴露无遗。美国兰德公司最近出台的一个报告指出,目前海底光缆面临多种因素的威胁,而这些威胁可能在人们看来是微不足道和难以置信的,比如渔网和鲨鱼。但这并没有降低运营商们投资海底光缆的积极性。

2006 年12月18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等六家运营商签署协议,将共同投资5亿美元建设中美间首个兆兆级、10G波长的海底光缆系统——跨太平洋直 达光缆系统(TPE)。该项目从2007年第一季度开始实施,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完成。项目完成后可提供10G波长直连的光缆系统,可以支持 6200万个电话同时通话,将成为美中之间重要的沟通要道。

中国网通在海缆新建方面也动作频频。它的重点建设项目EAC海缆青岛登陆工程 已告结束,带宽总容量达70GB,该项目将在2008年奥运会中承担重要国际通信任务,可提供到EAC海缆所连接国家的直达路由。由此一来,青岛也成为了 中国北方唯一的大型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站。此外,它的APCN2扩容工程,也已扩容6GB,今年年内将再次扩容20GB。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都有类似表 现。

国际上,海缆建设也依然热门。2007年初,亚洲网通(Asia Netcom)计划投资6.36亿美元建设跨太平洋光缆。PacificCrossing公司也宣布,筹资5000万美元进行海缆网络扩容和升级。此外, 它已经和五家电信运营商进行了接洽,商谈购买带宽的问题,近期将有大动作。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华电信”今后五年内将投资数十亿美元进行网络升级。近日,由 17个成员组成的跨国财团宣布,将投资5亿美元,兴建连接东南亚和美国的名为“亚美通道”的新海缆系统。

保障国际通信安全

一方面在扩容海缆,另一方面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纷纷发力陆缆,显示了信产部正力图通过调整网络布局,来实现国际通信安全多重保障的目标。

专 业人士预测,今后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台湾地震事件后,对于海缆的投资建设将更加谨慎。台湾在国际海缆中的地位将被弱化,由于台湾地区地震而暴露出来的网 络脆弱,各大运营商将多元化海缆出口,避开包括台湾在内的地震带。同时,运营商在太平洋光缆建设上将逐步从环状过渡到网状。

陆缆热使更多 人相信,中国的国际通信布局将得到很大改善,多方向,多途径将渐渐变为现实。不过,专家认为,陆缆能得到运营商青睐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因素和台湾地震影响, 可以说是一种短期行为。但从长期来看,陆缆的高成本和低安全性都将使其面临发展瓶颈。该专家同时指出,最有可能替代海缆的是卫星。然而,目前卫星的成本过 于高昂,仅被用于电视直播等关键业务。此外,卫星通信无法提供光纤通信的传输带宽和通信质量。“但出于国际通信网络安全的需要,改变单一的海缆传输确有必 要。”这位专家向《IT时代周刊》强调。

北京邮电大学宋俊德教授建议,国际通信服务可以考虑建立分级保障体系。即高级别的用户付出的费用 高,享受的服务质量就应该高。平常租线要租双保险,要保证可靠。这样在通信故障时,才能用有限容量的临时线路保障更为重要的信息传递。面对这种突发事件, 电信专家阚凯力教授还是建议企业通过迂回路由、备份路由等暂时解决问题。同时他也表示,数据传输方面需求比较高的企业,也可以在可能造成的损失和需要付出 的费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内部人士透露,在台湾地震事件之前,信产部就已经对国际通信安全有了清醒的认识,并已经有了 一个国际通信网络的规划。“规划的主要方向就是将现在以东部海缆为主的网络结构,转变为多方向、多途径的出口。以及通过陆缆、卫星等方式建立国际通信出 口。”而那场大地震,更推动了运营商的积极性。目前,中国国际互联网布局的转变已显出端倪。

文/《IT时代周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