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作者:刘玉珠 来源:求是2005年第1期

当今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分析和研究互联网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既要着眼当前的热点、难点、疑点问 题,又要立足长远作战略思考,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网络时代的各种挑战。

中国社会正加速进入网络时代

1994年4月20日,互联网正式登陆中国。10年来,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爆炸式的大发展,并将中国社会进一步引入网络时代。

互联网用户数目迅猛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达到 8700万,比1997年增长了140倍,成为仅次于美国互联网用户(1.85亿)的第二大市场。如果保持预期的30%的增长速度,那么,5年内中国将成 为世界互联网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

互联网应用日益广泛,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目前我国宽带用户已经达到3110万,与之相应的是网速不断提高。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功能,而 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从最初简单的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和软件下载,发展到网上新闻时政、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实时金融、远程教育、视频点 播、异地办公、电视电话会议、远程医疗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应用,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互联网不仅是一种通信工具和信息获取方式,更是现代人的一种 生活方式。

互联网与移动网、电信网实现快速融合。计算机互联网领跑网络时代,但并非一枝独秀。它应当是包括电信网、移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以及卫星通信、微波通信、 光纤通信等各种网络的互联。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话市场,2003年为2.69亿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领域的互联互通已经取得了规模优势,两者融 合产生的新业务模式――网站短信业务发展很快,已成为我国门户网站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03年第四季度新浪60%的收入来自短信,TOM- Online更是高达80%。早期的互联网仅能提供非实时通信,随着宽带的增加,互联网与电信网的融合加速,互联网已经能够提供实时通信,即时通信软件和 IP电话已经基本普及。未来的网络将是一种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联通各种网络,包括信息家电,实现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控制的一体化,任何人在任何时 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或者物的互联将成为可能。

互联网企业迅速崛起并聚集了大量的财富。一批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走出了前两年的低潮,与世界同步发展,有的处于 国际领先地位,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或者香港上市,没有上市的也在积极寻求上市。如盛大公司2004年5月上市,8月13日其市值已达到14.98亿美元, 超过了三大门户网站――新浪10.79亿美元、搜狐6.264亿美元、网易10.12亿美元。

互联网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信息社会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全球互联网正以每年10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未来信息社会的端倪。互联 网的普及和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使政府和民众之间有了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为政府实践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当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大大提高了政府处理公 共事务的能力,提高了政府机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了管理成本,并使政府管理模式向服务型转变。另一方面,互联网也给现行社会结构和体制带来新的要求 和挑战。

从经济上看,互联网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全球化又使经济自主性受到影响。电子商务的应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率,进而带动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但潜 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另外,互联网是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互联网发展水平上差距很大。

从文化上来看,互联网的影响更为突出。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互联网发展10年后,人们对网络文化新形态已经不再陌生。网络影视、网络动画、网络文学等日益受到 欢迎,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这一新兴文化形态相对成熟的代表。这些新的文化形态脱胎于原有电子游戏、电影、电视剧和动画产品,又具有"全球互动性"这个鲜明的 特点。艺术需要想象,而虚拟的网络空间为想象的艺术提供了最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网络互动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网络艺术将占据未来社会网络时代艺术的主流。

我国网络文化的内容普遍存在一种大众化和通俗化的倾向,以满足娱乐需求为主,从门户网站(网络新闻除外)到专业网站都刮起一股流行娱乐风潮,专业的学术性 网站或者传播高雅文化的网站基本上都是偏安一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4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42.3%的网民将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但 与半年前相比所占比例略有下降,而休闲娱乐已经成为继获取信息之后的第二大主要目的,占34.5%,并且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网络娱乐 已经取得了商业上的极大成功,网络通俗语汇也逐渐侵入了书面语言并为人们所接受,成为网络娱乐文化对现实文化的一种强力渗透。

互联网为满足内容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是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问题凸显。随着宽带技术的成熟和费用的下调,引发了我国2003年宽 带的"大爆炸"。截至2004年6月已经拥有了3110多万宽带用户,比2003年年底增加了1370万,半年增长率高达78.7%,今后还将继续保持高 速增长的势头。与之相应,宽带用户对互联网上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人们已经习惯于利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和娱乐。据统计,在2003年就有约 2500万网民通过网络直接或者间接观看电影,网络游戏玩家也有近2000万。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 求,特别是娱乐内容。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娱乐行业、电影行业仍然是主要的制造商和生产者,因此这方面的资源进入网络面临着许多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 专业互联网的内容提供还形不成大的气候,目前只有网络游戏在全力支撑。但是我们看到,以网络传播音频和视频数据为主的网络电台目前已相继走进了一些互联网 企业的视野。

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作为一个开放的全球文化平台,互联网加速了各种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网络上文化的交 流,将重新调动起各种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潜能和激情。与此同时,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入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当今互联网上 90%的信息是英语信息,中文信息仅占1%。语言的霸权常常意味着信息和文化的霸权。网络时代的信息霸权和强势文化的冲击使网络文化交流失去了平等交互 性,变成了单向渗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占据了互联网传播的制高点,向我国巨量倾销带有其政治模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各类信息,以反对和消解社会主 义价值观。尤其是所谓宗教文化、色情暴力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感受和价值判断。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种利用互联网实施的"文化侵 略"是极其危险的,危及民族文化的独立与自存,甚至有可能动摇民族、国家的根基。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积极的准备,必须慨然担当起继承和弘扬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确保我国文化安全。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当前,我国18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19%,约有1650万人,上网在城市未成年人中已非常普及。因此,分析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 响尤为重要。很多文章探讨了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而往往掩盖了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正面积极作用。能否客观理性地看待互联网,将决定我们的发展战略和策 略。我们要看到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并努力采取措施消除这种影响,但更应该看到,在全球竞争的时代,对我国青少年接触网络的限制将极大地影响我国今后 的国际竞争能力。

互联网上的丰富信息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但是有害信息容易误导青少年,甚至使之走上犯罪道路。互联网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新奇好看 的内容将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对青少年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励探索和发现,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互联网方便了各种交流,更多 的交流将产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思考将带来更多的创新。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特别是色情问题尤为突出。缺乏自制力和分辨力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误导,甚 至走上犯罪道路。除此之外,网络中还存在许多其他陷阱,诱发青少年犯罪或者成为犯罪的受害者。根据有关方面对15个省市的调查,因上网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 占同期未成年人犯罪比率,已由2000年的4.1%上升到2003年1―3月的25.1%。

互联网的开放性有助于现代观念和意识的形成,但也影响了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互联网为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效率、平等的现代意识和观念得 到了全方位的提升。网络的互动性、全球性和开放性使网络用户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对行为规范的多样化评价,能够拓宽青少年的视野。互联 网快速发展需要人们以更快的速度处理日益增加的数据和信息,有利于青少年效率观念的培养。但与此同时,由于青少年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滞后这种独特的身心特 点,在生理、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生理、心理发展与社会环境教育之间往往产生矛盾。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基于个体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而形成的行为 自我克制力大大削弱甚至不复存在,导致他们的行为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巨大反差将会造成部分个体人格的分裂。这对正处于思想和 人格形成时期的青少年极为不利。

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游戏方式,同时也容易引发网络成瘾症。网络游戏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对我国青少年影响巨大。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的调查, 86%的被访青少年表示曾经玩网络游戏,而每天都玩的占54%。客观来看,网络游戏具有巨大的产业价值,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划与合作能 力,帮助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症并舒缓压力。但是,由于网络娱乐具有满足角色转换、成本低,逃避生存压力,得到全新体验(如在游戏中偷盗、欺骗、打人、结婚 等)且不用承担实际后果的特点,使未成年人更加向往虚幻的网络游戏空间,成为引发"网络成瘾症"的主要原因。根据有关专家分析,有情绪问题、性格自我封 闭、社交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或者患有注意力缺损症者,都容易感染"网络成瘾症"。调查显示:北京市未成年人中"网络成瘾症"高达14.8%。韩国网络 游戏产业非常发达,网络成瘾问题更为普遍,该国"网络成瘾症"治疗中心认为:痴迷游戏会使人失去和其他人交流的能力,并极易诉诸暴力。另外,还将造成植物 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失眠、紧张性头疼、急躁,影响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在我国,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对痴迷游戏也持反对态度,认为耽误了学 业,影响了健康,产生暴力倾向等等,甚至称之为"电子海洛因"。

积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

互联网的挑战和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互联网的发展与管理,既要遵循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律,适应信息化进程的要求,也要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体现国家安全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统筹管理、协调发展。

――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探索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 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在观念上、方式方法上有大的转变,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上各类信息。信息提供要由灌输式向 引导式转变,要研究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关系,引导读者接受所提供的信息。在管理体制上,改变按现有部门划分职责权限的传统做法,按照《决定》的要求和 网络发展的自身规律,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的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制定全面系统的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国家就已经制定了"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互联网发展十六字方针,并提出 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但在互联网进一步普及、影响日益扩大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制定全面系统的国家互联网 发展战略则显得十分迫切。1998年美国就通过了《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法案》,以保证对互联网研究领域的支持和拨款,保持美国的领先地位。我们要在充分认识 和准确分析互联网对我国社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着眼于互联网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的大国优势、规模优势和后发优势,将互联网发展战略与国家 整体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应制定和完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鼓励、引导、禁止的主体和行为。应当看到,在自由的网络空间中,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和 规范,就很容易导致人的非理性化,从而使社会处于无序状态,造成政府管理失控,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国家的稳定。因此,要合理引导舆论,控制互联网参与政治 的程度。一方面通过立法打击破坏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引导网上舆论,控制互联网对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大力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让更多人方便使用网络。首先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接入基础设施,在继续推进东部和城市地区建设的同时,以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为重 点,以卫星网、移动网、电视网等宽带业务为新方向,通过多元化投资打破垄断,不断降低上网费用,不断提高上网速度,让尽可能多的人接触网络。要充分重视对 青少年的网络知识和技术教育,让每一个青年人都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不在新一轮网络时代的国际竞争中落伍。同时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道德、教育、社会责任以及正确引导、加强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此 外,要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大力加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研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条件。

――加强对内容的管理和引导,大力发展网络内容产业。宽带普及后,网络内容问题将日益显露出来。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网络内容的管理,首先要强化对国际互 联网接口的管理,屏蔽国外、境外提供煽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以及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网站,并采取外交或法律手段予以打击。其次,要加强对电信运 营商、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的管理,要求其承担起检查和监管的责任。国内相关网站应当严格自律,不得提供含有色情淫秽等违法内容的有害信息,并定期及时清 理网民粘贴的有害信息。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网络内容产业,办好几个权威性的网站,从正面引导舆论,及时发布各类社会关注的政策信息。积极建设全国文化信 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博物馆、图书馆、科研院所等公益性单位提供更多中文的权威的高质量的信息。要加强对现有几大门户网站的监管和引导,使之能客观准确地 反映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成绩和问题,同时,要鼓励社会兴办网络文化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当前网上中文信息少、质量不高的状况。

(作者: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