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开博”彰显“电子民主”

作者:赖雨晨 来源:半月谈 转自:新华网

5月22日,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他的私人博客"医生哥波子"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如何打造一个诚实的政府》。两天后,这篇文章被挂上了人民网强国博客的头条,引来了更广泛的关注。

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廖新波曾在博客上直陈自己对医疗制度改革与上级相悖的观点,让很多人感到惊异。今年4月12日,"搜药网"首席执行官郭亚洲在自己的博 客上发文,毫不掩饰他对廖新波这样"出位"官员前途的担忧,但在结尾处,他写道:"一个政府能够容纳他这样的一位官员,则显示出政府的开放与民主。因此, 我们都无须庸人自扰了。"

官员"开博"的越来越多。如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副市长王树 清、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山西省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辽宁省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河南省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等不少政府官员都加入了"开博"行 列。

官员"开博触网"之后,到底会给自身、给政府机构、给政治气象带来些什么影响?

从"听领导说"走向"听百姓说"

在很多西方国家,官员"开博"并不鲜见。美国总统布什、韩国总统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美国,博客已成为大选的重要助选工具。竞争激烈的选举制度,让西 方政府官员无法忽视网络这一争取民心的重要手段,而博客因其对个人性格的凸显,更成为雄心勃勃的政治家们塑造自身形象的有力武器。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郑永廷认为,政府官员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主动"触网"倾听民意,与民交流,从"听领导说"走向"听百姓说",这一态度转变,本身就体现出官员"公仆意识"的增强,可谓是一种民主新气象。

廖新波的博客如今已有接近54万人次的访问量,平均每篇文章都能引来超过20位网友的评论,很多评论写得甚至不比正文短。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我国公民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有了明显增强。他们对政治和政府的关注,已不仅仅限于对有关政策 的了解,更要求有表达自己意见、与执政者交流的机会。官员认识到这样的发展趋势,给民众更多平等的机会,尤其是抒发自己见解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文 明的进步。

公众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官员的政绩,更是官员的真诚

不少人把官员博客比作新型的"市长热线",两者或许在功能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博客作为新媒体上的一种交流形式,本身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网络是一种互动性最强、也最难掌控的媒体。可以说,"草根"和"民本"是这个网络时代的两大精神原则。因此,政府的声音、官员的声音,在网络上总是稍显微弱。"开博"可算是政府官员主动出击,争取占领网络正面舆论阵地、树立官员良好形象的一种有益尝试。

郑永廷认为,我国政府官员与民众的直接沟通联系还不是很紧密,除了报纸上、电视里的工作新闻,民众对党政官员群体的了解不是很多,官员往往有种神秘感。特 别是某些官员腐败渎职行为,对整个公务员群体形象造成很大伤害,负面影响突出。官员通过博客,有机会及时与民众交流观点、看法,在促进官民双方换位思考、 互相体谅上,有着明显的作用。

专家指出:网上舆论有着无可比拟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而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一样,需要达到一种平衡。在这个空间里,如果只有"民声"而没有 "官声",显然是一种失衡的状态。官员应该勇敢面对、主动引导,让民众了解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争取民众的支持或体谅。

新浪网一位匿名网友曾给"医生哥波子"留言:我昨天还反驳了廖厅长的某个观点,但就事论事而已。在廖厅长的这个博客里,我看不到虚伪的废话、官僚话。

一位网名为"老画眉"的网友在自己的搜狐博客上评价廖新波:"波子的形象新潮而温和,这点与我们看到的有些官员有所不同。"

医疗卫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矛盾丛生的领域,为一个主管医疗卫生的政府官员赢得不虚伪、易亲近的印象,官员"开博"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公众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官员的政绩,更是官员的真诚。

官员博客的职能界定

政府官员"开博",有把博客定性为私人空间的,也有定性为办公辅助手段的,不同的博客,其命运也不同。

苏州市副市长的博客名为"朱永新教育随笔",与"医生哥波子"一样属于"私人博客"。但这两位"博主"并未回避与工作相关的内容,表达了不少对工作的思考。博客几乎每日更新,访问量很高。

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和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则把自己的博客定性为"工作博客",前者的最后更新日期是2006年12月20日,后者的最后更新日期是2006年11月3日。陈军安的博客开通近10个月,只发表过8篇文章。比较而言,"工作博客"活力不足。

郑永廷认为,"工作博客"生命力不强,不足为奇。首先,涉及政府工作的具体问题,在现实中就可以解决的,不一定非要上网。其次,在"工作博客"上,官员与其他网民之间还是工作关系,也不可避免地还有层级关系,"官样文章"自然无法得到网民的青睐。

如果不能处理公务,官员博客促进"电子民主"的价值是否就打了折扣?

有人认为,官员"开博",在制度建设方面意义不大,更好地完善已经普遍建立的政府网站,让其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充分发挥沟通网友的作用,是一个更好的,更具有制度意义的选择。

但更多的人对官员"开博"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电子民主"并不仅指"电子政务"。完善政府部门网站的功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官员博客的意义。官员"开博",可以以执政者的身份,结合自己的思考,进一步向公众宣传政策,这也是官员博客应当发挥的职能。

针对医疗改革,廖新波在他的博客上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又转载了一些国外学者的文章,同时还不断以专业人士的身份,为公众解读医改方案出台的背景及进程;作为教育专家,朱永新也在自己的博客上不遗余力地介绍、推广"新教育"。

官员的"私人"博客,正在悄然发挥着超越"私人"范畴的作用。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