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敢接受网络”考验民主的真伪

作者:曹林 来源: 山西晚报 转自:网易

沸沸扬扬的厦门PX项目再起波澜,听取民意的网上投票只进行了1天就被突然关闭。投票平台建在厦门市委主办的厦门网上,上面醒目地标明“倾听民声科学决策――厦门市重点区域(海沧南部地区)环评报告网络公众参与活动”。12月8日晚9时左右开放投票,9日晚10时许突然关闭投票,10日下午4时左右投票页面消失。在投票结束的时候,有5.5万票反对建设PX,3000票支持(12月11日《南方都市报》)。

  虽然厦门网方面表示,那是技术问题,程序漏洞所致――这种解释显然很难让公众信服,从6月份反对声最激烈时有关部门关闭有关论坛以及后来欲强推网络实名制的行为看,有关部门对网络充满恐惧才是真,害怕一边倒的网络反对坏了自己的好事。

  经历过6月份抗议风波后,厦门在重启PX项目上似乎民主多了,环评后专门设置了公众参与环节,将环评报告简本和若干选择方案在厦门网公开发布,厦门市民可通过专线电话、电子邮件、信函和报名参加座谈会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尊重民意的举措很值得赞赏。但我认为,真正考验政府民主诚意的并不是这些东西,不是专线电话、电子邮件、信函还有座谈会,而是看政府敢不敢通过网络听取民意,敢不敢到网络上直接面对公众的质疑,敢不敢接受网络成为博弈的平台。是骡子是马,敢不敢拉到网上遛一遛,“敢不敢接受网络”是考验民主真伪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开放的网络才能让公众真正掌握表达的主导权,只有在网络中公众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人。专线电话、电子邮件、信函还有座谈会等等,这些表达途径看似民主,其实都是政府主导着表达,公众只处于被动与从属地位,很可能是粉饰专断和假借民意的伪民主。

  而网络则不一样,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话语平台,网络技术是民主天然的盟友,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民众掌握了传播主导权和话语权的时代,传播不再是政府主导线性,而是多中心、非线性的传播。首先,网络的表达门槛非常低,公众掌握着传播的主导权,他们可以非常方便和自主地表达,不用等着别人施舍表达机会。然后,网络表达是公开透明的,意见表达出来后政府部门不得不听,不能置之不理,原汁原味也不容易删除和篡改。最重要的是,网络的动员能力非常强,很容易把分散的民意凝聚起来形成一种合力,不再是一两个公民表达,而是一群人甚至是全民,一个人在现实语境中单独面对权力可能会害怕,但一群人以网民的身份凝聚起来时就不会害怕了,能形成与政府平等博弈的群体力量。如果说座谈会、专线电话之类属于政府的地盘,那网络江湖很大程度上是公民的地盘。公民的地盘公民做主,不用过分看政府的脸色,这才是最朴素、最本真的民主!

  正因为如此,此次厦门市宣称市民可通过电话、邮件、座谈会表达意见时,未引起市民的参与热情,而一旦厦门网忽然开放了一个名为“环评报告网络公众参与活动”的投票平台时,公众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在厦门本地论坛里,人们开始热烈讨论这个问题,并到各大论坛去宣传号召大家投票――人们迫切期待“倾听民声科学决策”能从政府的主场转移到公民的主场,让民意得到充分自主、自由的表达。

  如果政府对自身决策的科学性和民生含量充满信心,真想听取民众的建议和意见,真想让公众参与到决策中,应该有勇气在网络上面对公众,有勇气让公意通过网络表达出来。勇敢面对,就是真民主,恐惧网络,就是忽悠公众的伪民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