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是在2006年加入全球之聲,當東北亞的編輯,是一個很偶然/突然的機會,我對上的一個編輯胡浩被中國政府無故拘留了,網站急聘另一名編輯,又不能在國內請,而我因為要花時間搞獨立媒體的組織工作,這份在家工作的兼職正好一舉兩得,既彈性,又解決基本生活。
後來發覺,這不單是一份工作;雖然我以香港殖民Get the Job Done的工作態度應付每天的工作,但物以類聚,當世界各地的 blogger activists 走在一起,總會有些新想法怪行動。
全球倡議(Global Advocacy)這計劃是其中一個項目,負責人是Sami,一位 Tunisia的流亡 blogger,項目的目的是捍衛網上的言論自由。
社會運動的數碼區隔
一直以來,言論自由都是社會運動的一大議題,在香港我們也有很多非政府組織關注言論自由問題,如記協,民陣和人權監察等,可是這些團體主要針對傳統 媒體的言論自由,我們每年都會有新聞自由的研究報告,當記者採訪時遇上壓力,亦會有團體聯署聲明,可是,在新媒體和互聯網的領域,卻缺乏支援。
年初的艷照門事件,全港主要論壇被警方恫嚇,被迫交出用戶的私人資料;網民因上載照片被捕,執法和司法機關以殺雞儆猴的方式拘押個別網民,但卻沒有 人權組織來支援。數碼區隔不單存在於社會階層,也存在於社會運動,傳統社會運動組織,不了解新媒體的運作,也不意覺到查禁工具一旦引進,第一步打擊的可能 是人見人憎的兒童色情,第二步大概是暴力和歧視性語言,接著來是未經證實的傳言,然後是反政府反國家的言論... ...
全球查禁出口貿易
而且查禁的技術日新月異,政府亦相互參考查禁的政策,美國反恐的互聯網審查,被出口到日本等親美國家,中國產的Great Fire Wall 亦輸送給很多保守和極權國家,查禁的經濟越發越大,思科(Sisco)也為中國開發過濾軟件,有些國家已立法規定,所有市場上買到的電腦,在瀏灠器上要安 裝過濾軟件.這些國家一開始是以保護兒童的口號,鼓勵市民和企業安裝過濾,接著就以強制的方式進行,而被過濾掉的,當然不止是兒童色情.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回應查禁的訴求呢? 這是今天在布達佩斯的會議主要議題:Online Free Speech: toward a global anti-censorship movement.
Open net initiative的 Rob Faris在簡介了不同地方的過濾狀況後就問大家,如何回應過濾軟件的問題,在絕大部份人支持查禁兒童色情和暴力情況下,如何能遊說公眾和政府不要啟動過 濾軟件? 抑或要提出較好的查禁機制? 他希望能有更好的國際策略,因為每一個國家在推行相關政策時,都會參考其他國家的制度,一個地方的政策,對其他地方有莫大的影響.
色情過濾打開查禁缺口
面對著這個大問題,還是要回到在地的處境去處理,兒童色情的定義是甚麼呢? 在美國只要穿校服,看上去像未成年,就被定義為兒童色情,在加拿大則針對真實的對兒童的侵犯,兩者分別已很大.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O'Brien指出,除了色情暴力查禁外,跨國版權持有人(尤其是唱片和影業組織)亦到處向政府施壓,希望啟動過濾軟件,而反查禁的組織還未有回應的策略。
香港的色情審查,大概也會朝著這方向,政府已發動宣傳,叫家長主動過濾,下一步會否要求ISP設過濾服務,並發動明光力量設定審查內容呢? (事實上坊間已流傳相關的審查機制.)
研究互聯網過濾技術的Nart,指出大部份的過濾軟件均出現過和錯誤的過濾,如何處理這些錯誤過濾,也是一大挑戰.
齊齊遊花園: Tor
要逃過查禁,目前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大概是 Tor,它是一個遊花園的軟件,上網時,繞過不同地方的接點,再到瀏灠的終點站,讓封鎖無法進行;可是,上載內容到互聯網,仍然有一定的風險,因為這涉及本地 ISP 的查禁系統。
雖然香港的互聯網仍較自由,為未來的過濾作準備,大概要搞一個 Tor的普及課程.此外,當大家成為其中一個接點(node),亦可以幫助掩護國內和其他的網民.
2008年6月26日上午完
1 条评论:
comme une operation dangereuse et fort incertai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