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媛:应让报道失实的媒体与教育部对质

作者:房媛   来源:四川新闻网   转自:腾讯网

针对近日个别媒体有关"教育部承认当年高校扩招太急促"的报道,日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根本没有说过扩招太急促导致就业难等话题,有关报道严重失实。(《现代快报》10月14日)

"个别媒体"的"有关报道"是这样说的,"教育部在发布会上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

据悉,今后高校扩招步伐将放缓,明年扩招幅度将不超过4%,后年不超过3%。"很明显,在两个完全相背的说法中,必有一方说了假话。教育部现在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接下来,将是"个别媒体"说出来澄清事实了。

媒体站出来与教育部当面对质,是维护其公信力的唯一手段。我们都知道,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就是真实,媒体自当以真实为生命,像鸟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新闻产品。无论是虚假报道,还是曲解采访对象的谈话内容,无疑都是严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理应为所有新闻从业者所不耻。就此而言,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的声明,已经置"个别媒体"于极为不堪的境地,其公信力也受到公众的严重质疑。尽管教育部并没有点名,但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鉴于此,不论真相如何,"个别媒体"都有必要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倘若报道的确失实,媒体不仅要向教育部,而且要向其读者和关注此事的广大公众郑重做出道歉,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倘若媒体能够拿出证据,证明其报道是真实可信的,那么媒体将可以通过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讨回公道,恢复其名誉。

当事双方当面对质,同要也是对"失实报道"最公平的解决方案。对于此事,我们显然不能仅看教育部一方是怎么说的,毕竟,教育部门负责人有没有说过这句话,社会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客观而言,"高校扩招太急促"也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提法,在许多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因此教育部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或者表达出类似的意思。那么,与其双方各自表达,不如"新闻面对面",一次来个了断,也免得再浪费公共资源。

网络时代,信息量大,传播更加迅猛,这为普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和表达诉求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也对公众的信息辩识力提出了挑战。很多公共事务,尤其是涉及行政部门,媒体这边刚刚做了报道,那边就就开始"澄清"和"辟谣",莫衷一是,让公众如雾里看花,满腹疑狐。关键在于,我们缺少一个公平对质的程序,最后往往都不了了之了。

事实上,正是这些有争议性的公共事务,与民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紧密。因此,无论是媒体说了假话,还是政府部门欲盖弥彰,最终受损的都是公众的知情权。我们期待媒体与教育部的当面对质,其实是期待一个真实可信,不掺杂任何利益因素的舆论环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