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第43期"省部班"党建调研组:加强党对新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转自:人民网
 
中共中央党校第43期"省部班"党建调研组
 
 今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面对面在线交流,成为中国新闻史上标志性的一页。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互联网的特征和作用。对全党同志充分运用新媒体,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执政新理念:要赢得未来必须赢得新媒体

  (一)新媒体及其主要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概念。人们习惯把报纸、广播、电视等称为传统媒体,而把在新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互联网、手机通讯、触摸媒体等称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3个特征:一是意见主体隐匿、自由、分散。网络发表意见门槛低,不需要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二是传播渠道多元、共生、交互。论坛、贴吧、博客、播客、网络杂志、手机报、手机电视,等等,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形式多样。三是网络内容海量、散乱、复杂。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和网民的个性化,在网络舆论中,理智与非理智、建设性与破坏性鱼龙混杂。

  (二)媒体和受众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

  媒介发展经历了由报纸、广播、电视再到新媒体的过程,人们对媒体和受众之间关系的认识也经历了下面几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魔弹论:即靶子论。受众完全是消极的。媒体传播什么,受众就接受什么,受众没有主体性。第二阶段――传受互动论:媒体发出信号,受众对传播内容进行筛选、过滤,只接受自己赞同的观点。第三阶段――受众主体论:媒体把受众是否满意摆在第一位。第四阶段――传受合一论:新媒体的每一位使用者都可以是记者、编辑、评论员,出现了大量的"公民记者"。

  无论媒介技术怎样变化,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始终是我们用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工具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怎样运用。

  (三)新媒体的政治意义

  互联网从一种信息交流的工具逐步转变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不仅是舆论引导的新阵地,也是我们赢得青少年的前沿阵地。这个阵地至关重要。目前,中国的网民已突破2.5亿,手机用户达到5.92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7年12月,35岁以下网民占全部网民的80%,40岁以下网民占88.4%,高中以上学历的占72.2%。由此可见,中国网民以青年为主,新媒体已成为青年人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重要空间,是青年人思想观、价值观形成的有效载体。

  过去的青年读书看报,听样板戏,看露天电影;现在青年的主要活动空间,都集中在一个小小的屏幕上。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预测:"今后10年内,所有媒体消费都将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届时,传统意义上的印刷版报纸、杂志将不复存在,所有东西都将以电子版的形式发行。"

  在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广大留学生通过互联网抗议西方的歪曲报道,捍卫民族尊严。在反分裂的斗争中,国内外网民用大量确凿事实,义正词严地驳斥达赖集团谎言。汶川地震中,网民也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活动。我国新一代青年借助和运用新媒体,显示了中国青年无比强大的能量。正如德国《时代周刊》所说:"西方不怕中国政府,就怕中国新兴的网民。"

  实践证明,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阵地的制高点。谁不重视新媒体,谁就会失去年轻人,失去年轻人也就失去了未来。重视和运用新媒体,已成为国内外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比如,2008年美国大选,奥巴马这匹黑马的出现就得益于互联网。他80%的竞选资金,来自网络募集;通过互联网视频,他在费城的演讲的观看率,远远超过所有电视频道收视率的总和。美国网民认为,互联网对美国总统选举越来越重要了。调查表明,"同意"和"非常同意"这个观点的占64%,"非常反对"的只有3%。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只有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新媒体,才能搭起一座通向全球的高架桥,构建一条联系青年的快车道,才能赢得青年,赢得未来!

  二、执政新考验:挑战携机遇悄然而至

  无论在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党历来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新闻媒体工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媒体都有过重要论述。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党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新媒体在媒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正在担负起新闻宣传主力军的作用。然而,新媒体是双刃剑,利弊共存,挑战携机遇悄然而至。

  (一)新媒体给党的执政带来新机遇

  2008年中国社会蓝皮书调查认为,中国目前拥有约130万个BBS论坛,居全球第一。网上民意直达高层,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发挥着"信息传递员、文化宣传员、权力监督员"等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集中民智、汇聚民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渠道。"温家宝总理依据网络信息,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批示。每年"两会",网民都会以"我有问题问总理"等方式,共商国是、建言献策。

  2.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抢占这块舆论的新阵地。如人民网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市的"千龙网"、湖南的"红网"等。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民间舆论常常在新媒体上迸发出强大力量,形成很高的关注度、号召力。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受阻、拉萨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汶川大地震,亿万网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其自发的爱国言论和行动,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评论:"中国互联网再次证明其主流地位,不是靠行政级别,而是靠强大的信息整合方式及对2亿多网民的影响力。"

  3.加强舆论监督,保障权力在法治环境下运行。如华南虎事件、抗震救灾中卫生厅干部打人事件等。今年下半年,人民网与中组部监督局合作,开设"12380网络举报中心",收集群众举报官员腐败和不作为邮件,为反腐败开启一扇新窗口,提供一个新途径。

  (二)新媒体给党的执政带来新挑战

  新媒体以它独有的信息生成方式、传播方式,挑战传统的话语体系,改变了党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方式。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维护社会稳定形成挑战。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后,网络和手机传言:"中国地震局警告,北京5月12日晚将出现二至六级地震。"这条假消息一度引发群众恐慌。尽管相关部门多次辟谣,也很难立即消除负面影响。

  2.对党的执政地位形成挑战。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西方媒体也曾扬言:"互联网的出现使中国遇到了真正的对手","要用互联网崩裂中国的长城"。法轮功、藏独、疆独、台独等反动势力,在境外开办了反动中文网站;拉萨暴力事件后,西方媒体把一张武警在影片中扮演僧侣的历史照片当作新闻照片,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在国外激起轩然大波。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互联网上的影响与反影响、渗透与反渗透、攻击与反攻击将更加频繁。和敌对势力的斗争将长期而艰巨。我们一旦失语,就会丧失舆论的主导权,扭转劣势的难度将会成倍地增大,党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就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3.对意识形态管理形成挑战。伴随新媒体的发展,中国社会已出现新的舆论形成、发展机制。在议程设置、引导舆论等方面,传统媒体正逐步让位于新媒体。网民对社会的真实印象、对公共权力的真实评价,往往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这就对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执政新课题:加强党对新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

  新媒体的技术理念和发展理念强调开放、自由、互动。虽然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以什么样的体制、机制和方式进行管理,但都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管理模式。较之发达国家,我国的管理问题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繁重。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新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提出以下九点建议:

  (一)确立科学的意识和理念

  在信息时代,要把运用新媒体的水平当作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参照。领导干部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之外,还要养成上网的"第五种习惯"。要改变对新媒体的"傲慢与偏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政治生活,善于把新媒体当作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

  (二)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

  新媒体的管理涉及宣传、广电、通信、公安、安全等多个部门。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责任不明、效率不高、扯皮推诿等现象。一是建立新媒体管理专职机构。把新媒体宣传管理的相关行政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协调各方、共同管理的体制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改变"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的情况。二是建立新媒体管理联席工作制度。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建立完整的管理责任链,形成统一、权威、协调、高效的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各部门掌握的新情况,在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上,及时沟通,统一步调,形成合力。

  (三)完善管理法律和法规

  依法管理新媒体是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从当前我国新媒体的发展来看,立法工作最紧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确立立法的原则和重点。立法应遵循四条原则: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坚守道德底线、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出台层级较高的法律,修订完善现有法规,清理部门规章。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资源。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通过司法解释,将规范现实社会行为的法律法规延伸到新媒体上,节约立法成本,避免出现"管不完的事,立不完的法"的现象。三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2003年2月,广电总局就颁发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四)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突发事件中,能否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事件处置的成败。第一时间在新媒体发布信息,永远是政府的第一选择。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谁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谁就把握了舆论导向的主动权。突发事件发生后,除非事关国家机密、民族利益及其他特殊情况,都要争分夺秒抢发新闻。在这点上,我们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训和经验。在拉萨暴力事件发生之初,由于信息不够及时透明,我们吃了苦头。而汶川大地震,新闻信息的快速披露,为中国政府赢得了世界赞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发生时,民众和媒体同样渴望知道事件真相,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就能够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就能够减少猜测和谣言。

  (五)建立健全安全预警系统

  信息时代,社会危机一般最先在新媒体上露出端倪。新媒体已成为社会思潮、民众情绪表达的有效载体。建立一支专业的民意调查机构和专业调查队伍,确保在第一时间及时报送事态发展情况。持续跟踪人们思想情绪的波动变化,多角度、多侧面掌握群众思想反应,提出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

  (六)善于运用国际通行规则

  新媒体的发展实现了全球范围的传播覆盖,但"入户并不等于入眼入脑入心"。要重视对不同意识形态下受众心态、接受习惯的研究,设计符合不同受众心理特点的议题。加大研究资源投入,重视高校、研究机构、智库等研究成果与实践工作的结合。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注重传播技巧,对传播内容进行本土化加工和包装,把舆论宣传和信息服务结合起来。比如,达赖就善于运用国际传播规则和技巧,投其所好,大谈宗教自由、保护人权、和平非暴力等这些西方世界流行的词汇,把自己装扮成捍卫西藏独立的和平卫士,博取西方的关注和同情。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专家预计,在未来3到5年内,中国新媒体人才的缺口将达到60万人之多。新媒体处于思想交锋和舆论斗争的第一线,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从现在看,既懂技术、懂新闻又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稀缺。要把队伍建设作为新媒体建设、管理、运用的战略性工作来抓。我们党要着重培养三方面的人才:一是建立现代化的快速反应部队,监控舆情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发布的制高点。二是培养一批意见领袖引导舆论,让主流声音压倒偏见和敌视。三是媒体管理队伍引入优秀外部力量,引进有国际视野的、立足国情的、有前瞻眼光的管理人才。

  (八)为新媒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完善相应的财政、税收、融资、人才等优惠政策。加强对重点网站、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重点网站和手机媒体。在信息高速路建设、宽带使用、业务应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主流新闻网站和手机媒体的投入,为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提供财力支撑。三是鼓励新媒体通过经营增加收入。进一步拓展经营项目,提高造血机能。另外,还要尝试拓宽融资渠道,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多种渠道拓展资金来源。

  (九)加大新媒体传播技术研发力度

  没有强大的技术平台,再好的内容都无法送达受众。胡锦涛总书记到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引发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最强拥堵,导致强国论坛几度瘫痪。如果有更强的技术保证,这种情况就可能会避免。新媒体是信息技术的产物,技术推动着新媒体的更新、决定着新媒体的发展。通过新技术提升新媒体的管理水平和运用效率是必然选择。加强新媒体运用管理的科技攻关,确保信息传播安全。投入一定的科技力量和资金,加强对基础性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有害信息过滤技术、数字版权登记技术等,为新媒体运用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新媒体已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是最先进的生产力,也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快速通道。我们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成功应对突发事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我们党建设、运用和管理新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推动新媒体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走向进步的必然选择。(执笔人:马 利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