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博客的力量

作者:赵勇   来源:赵勇的备份博客

再谈博客的力量

――在第二届"媒介文化与网络文学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我本来有一篇现成的文章很适合今天的论坛,这篇文章叫做《博客写作与展示价值》。但是昨天我在准备发言时,突然对这篇文章失去了兴趣。与今年发生的许多事情相比,我们来谈论网络文学似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我想另起炉灶,进一步延续去年的话题。

去年的"媒介文化与网络文学研讨会"上,我作了题为《博客作为一种媒介力量》的发言。我记得我在发言中曾以冉云飞的博客为例,说明一些思想者的博客已渐渐形成一股力量,它们成为介入现实,传播清明理性精神的重要阵地。

但是这一年来发生的许多事情以及在博客上的种种反应,又让我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想法。今年春节前夕,开了两年多、点击率超过550万次的"冉云飞的博 客"却被"天涯社区"关闭了。当时有网友惊呼,冉博被关是"2008年的另一场雪";有网友探讨,"是谁动了冉云飞的博客"。博客被封之后,冉云飞马上在 "网易"、"凯迪","SOHO小报"等网站继续开博,而他每到一个网站,总会让网站感到十分惊恐,有的网站不断删帖,有的网站很快封掉他的博客。而最终 冉云飞选择了"一五一十部落",后来又在"牛博网"开起了博客。

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尽管现在的言论环境很成问题,但像冉云飞这样的人并没有停止言说。博客被封后不久,冉云飞曾有过如下说法:"我认为理性言说 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从证据着手,从事实出发,从小处着眼,发出理性的声音,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可以做的。""嘤嘤其鸣,求其友声,这是人的常态;宁鸣而生, 不默而死,这是人的境界。前者促使我本能地言说,后者促使我勇于言说,都对促进言论自由有莫大的好处。"

但是,也必须意识到,网上发言在今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在"天涯社区"也开有博客,从2006年3月起到现在历时两年多。以前往上发文章,没有什 么限制,但是从今年开始,我在提交许多文章时那里都会告我文章中含有"敏感字符",需要网络管理员审查。虽然许多文章都审查通过了,但是会让你觉得很不舒 服。而我的有些文章是在报纸上杂志上发表过的,那里的发表都毫无问题,但在这里去被拦住了。有的时候,那里只是告你有"敏感字符",让你自己检查,这个时 候你就会感到既愤怒又无奈,因为你不知道网站把什么词设成了"敏感字符"。网站让工具理性,或者说是让机器系统生成的非理性去挑战人的理性,这时候我就会 感到工具理性力量的可怕。

所以,我自己开博的经验以及今年出现的种种情况,让我意识到网络管制已变得越来越严厉。大家知道,除了网管、网警的封博、删帖外,现在还有五毛党, 他们被人雇佣,发帖发文,试图改变网络言论方向。而这样一种流氓做法常常又会激起许多网民的更大愤怒。于是,一些网站的BBS和博客空间就成了言论力量的 博弈和较量。

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种情况。第一个例子是今年的6月28日贵州瓮安发生的那起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第二天贵州的官方报纸便有如下定性:"贵州瓮安'6.28'事件是一起起因简单,但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员煽动利用,甚至是黑恶势力人员直接插手参与的,公然向我党委、政府挑衅的群体性事件。"报道中 用了一些我们耳熟能详、极富意识形态色彩的官方话语,比如"不明真相的群众","打砸抢烧"等等,却没有更有力度的解释。这时候,人们非常想了解的是事件 的真相,但我们却无法从官方报道看到合理的解释。于是网民非常愤怒,从6月29号开始,网民在"天涯杂谈"与网管展开了一场网络大战:一方面是网民像暴动 一样发帖顶帖,一方面是网管疯狂删帖。我当时看到了这种场面,觉得实在是惊心动魄。有的人发出了这样的跟帖:"周正龙拍的照片,很多正义的人都说是假的, 我没有说话,我去打酱油了!四川地震了,很多有爱心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我去打酱油了。谭静,唐家波被自杀的时候,我被删帖麻木了,我去打酱油了。本溪三 太子当官,我没有说话,我习惯了,我去打酱油了。通货膨胀,cpi升高,我没有说话,我赶紧去买低价酱油了。金矿被卖,美国一天赚了建行250亿,国有股 权被卖我说:管我了事,我是来打酱油的。贵州女孩被奸杀了,在许多正义的呼声里,终于我愤怒了,我摔了酱油瓶,说!天灾不可抗,人祸太可恨,如果我再沉 默,当有一天我去打酱油的时候,说不定自杀的是我。强烈要求追查幕后真凶,还被害人一个公道,我今天不去打酱油,我就顶贴!"我当时看到这个跟帖之后感到 非常震撼,我想到了胡发云在《如焉@sars.come》中对"顶"字的解释,也想到了这个跟帖是借用今年流行的网络语言"打酱油"改写了德国牧师马丁・ 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在波士顿树起的那块纪念碑上的文字:"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 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向我来,再也没有人站 起来为我说话了。"

与此同时,我还看到了有人在博客上发出《为了尊严 网络起义》的博文,文章针对翁安事件问了许多个为什么之后写道:"网络起义并不是一件违法的事 情。根据宪法,公民有言论的自由。根据物权法,服务器和网站是私人财产,不得被任意侵犯。网警如果认为某个贴子违反法律,他们有权对发贴人提出公诉,法院 可以对某人的行为进行审判,发贴人应该对他们的言论负责。但是在我们看来,网络警察没有资格删除别人的言论,言论是否违法只有法院有权宣判,网络警察有什 么资格代庖法官的审判?很多事实证明,那些被他们删除的言论,并不是违反国家法律的。他们用野蛮的办法限制他人的自由,才是违反宪法。中国至今没有一部保 护言论自由的法律。没有一部保护新闻自由的法律。在世界上168个国家中,中国的言论出版自由排名第163。"

这一次事件让我看到网络和博客的力量。另一个例子是今年发生的杨佳袭警事件,这一事件在11月26日以杨佳被执行死刑而尘埃落定。但为什么艾青的儿 子艾未未会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个事件?为什么许多网民把刀客杨佳看成英雄似的人物?那些无数的关于杨佳的博文和文后的跟帖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相 信许多人都是从博客中了解到杨佳事件背后的一些非常诡异的事情的,比如,杨佳的母亲为什么在杨佳杀人后就被关在了精神病院里,而一直到杨佳将要被执行死刑 时才被放出来?光是这一件事情就让人匪夷所思,但这种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而当人们无法从正式的渠道获得令人信服的消息和解释后,人们只能通过网络和 博客去一点一点地了解事实的真相。这个时候,网络与博客就成了揭穿谎言,还原事实真相的阵地。而网警与网管越是变本加厉地封杀这种来自民间的声音,就越是 容易激起网民的愤怒。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在今天的网上也看到了这种博弈。

所以,面对今天那些思想者的博客,我有这样一个感觉:通过博客上发表出来的文字,也通过网民的大量跟帖,知识分子的声音与民间的声音在这里相会,新的公共话语空间开始在这里形成。这种虚拟现实中的东西很可能会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改变世界的先导。所以,对于博客所形成的这种媒介力量,我们理 应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2008年12月3日

附:博客作为一种媒介力量


      作者:冉云飞   提交日期:2007-11-15 8:21:00  


冉按:这是赵勇兄在天涯所开专栏发表的一篇文章,我认为他认真严肃地探讨了网络作为媒介的作用,其中的观点,我比较认同。但我要补充一些我的看法。这看法就是,网络最大限度地释放与发表各种不同的观点,这一点相当重要。供给不同的观点,让民众自己选择。没有选择,就是不自由;没有选择,就是对人之禁锢。选择是自由之本,信息是民主之源。各种观点的释放,最大限度地给民众提供了诸种信息,在诸种信息的竞争中,他凭着自己的判断去选择一种符合自己利益的信息,由此每个人的利益便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当然在中国由于官方的打压,删除了许多有利于民众却不利于独裁政府的信息,因为不是民选的政府,其统治合法性,将会遭遇更多理性有力的质疑,因之他们忌讳并打压不利于他们的信息。但他们打压不同信息,所用的方法是可耻的,如把民众批评并反对政府的天然权利,说成是颠覆国家,是典型的把自己作为流水的兵混淆成铁打的营盘。政府只是过客,国家是永久的。妄想不经民选,却想永久盘剥民众的利益,打压民众的权利,才用颠覆国家这样的帽子来混淆对政府的批评。

对人的禁锢有多种,一种是身体的禁锢,监视、跟踪、盯梢,都是彻底流氓化的做法。还有一种大家没看到,却是比身体监禁更恶毒的伤害,比如把诺大的中国土地搞成一个人人都恐惧的监狱,人们在内心无时无刻不是恐惧的,不论说话,不论做事,都有一个无形的检察官,写东西时都有一个新闻出版署,每个人都有发展成一种自宫的太监冲动。正是网络的出现,让大家学会说真话,学会说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学会不主动去做太监,学会在内心里面不装着一个中宣部。网络之功,善莫大焉。我们应该一点一点地努力,让网络上的言论相对自由,逐步过渡到传统传媒上的相对自由,最后所有人真正获得言而无忌的自由。

我常说观念改变世界,有什么样的想法,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人们之行动。一个人有民主自由的理念,一个人知道作为人应该是天然自由的理念,他就不可能接受那些束缚并打压他自由的狗屁说教,不管这些说教来自《人民日报》,还是来自新华社。观念是一种市场,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平等的言说平台,公平公正地竞争,而不是让那些不同的声音闭嘴。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同意他们的见解,却反对关闭"毛泽东思想旗帜网"的原因(该网现在已开)。换言之,不仅市场经济需要平等公平地竞争,各种言论也要平等公平地竞争。只有这样平等公平地竞争,才能给大众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与信息,才会使社会更多缤纷多元。一个缤纷多元的世界,一个万花齐放的国家,才是一个真正适合我们居住的国家。

赵勇兄说"博客作为一种媒介力量",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成熟,还是一种"应该"状态。事实上目前博客作为一种媒介力量,才刚刚开始。博客当然是多元的,很多人把博客当作一种消遣,当然是他们的自由,应该受到尊重。但当我们还不自由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最大限度地把博客,把各种科技作为争取自由的武器。没有自由,哪有真正的没有恐惧的休闲?哪有真正适合己意的生活可供选择?自由为什么这样可贵,就是因为自由关涉许多人在其间能展示许多美好的状态,没有自由,人从本质上不成其为人,和关在笼子里的动物没有什么两样。我希望更多的人利用网络来批评政府,让他们的卑污无耻无处藏身。网络越是自由敢言,才越可能带动传统传媒,才能让大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才可能最终冲垮专制、独裁的高墙壁垒。让我们不懈努力。

2007年11月15日8:18分于成都


博客作为一种媒介力量

     ――在"媒介文化与网络文学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赵勇


 许多人是通过木子美而知晓博客这个新生事物的。经历了木子美的性爱日记事件(2003年),竹影青瞳的裸体照片事件(2004)和韩白之争(2006年)之后,博客似乎显得名声不佳,它成了下半身写作、自暴隐私、谩骂、口水仗、散布流言蜚语的场所。这种状况曾让许多开过博客的心有余悸,也让一些将开博客的人不得不暗自掂量。但是,随着博客进入有序的发展阶段之后,一些成熟的网站里的博客让我意识到,它们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媒介力量。

以前,这种力量是通过传统的媒体体现出来的。但是,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传统媒体由于书报检查制度和把关人的存在,实际上它是无法保证形成一个相对自由的言说空间的。一些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虽然也在积极地拓展着这个空间,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效果还不是十分明显。

对于许多思想者来说,博客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发言平台,他是作者,同时也是自己文章的编辑和把关人。一篇文章一旦在博客中出现,它就不但成为一个信息源,而且也成为思想亮相的舞台。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博客符合媒介的所有特征。而博客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发表于那上面的文章不会被传统的书报检查制度阻止、或者删改得惨不忍睹,这样,博客就让人看到了更真实的东西。四川成都的冉云飞先生在谈到博客写作时说过:"我不会去考虑媒体的发表尺度,我认为这不是写作者考虑的问题,而是编辑考虑的问题。写作的人就是要尽量地表达,当然你应该表达理性和有技巧,有技巧并不是躲避什么,而是你不能天天直接骂娘。我常给我约稿的编辑朋友说,怎么写是我的事,怎么用是你的事。在这样的国家,你作为编辑,你的报纸和杂志需要生存,对我文章作了不是太有损原意的删削,甚至完全不能发表,我都是可以理解的。我的一句口头禅是:我知道送给你们后,我的文章也许会成为被骟过的太监,但你要我自宫了送给你们,即在写作时就满足你们媒体的发表尺度,我是万万不干的。你要骟我,我没办法,但我不想自宫。"我觉得一些人开博客便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博客能让人畅所欲言。

当然,这并不是说博客上的文章没有限制,网站也设有编辑,也有把关人,还设置了一套对敏感语词的检测系统。但与传统媒体相比,那里的自由度毕竟更大一些。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一些在杂志、报纸上无法发表的文章,在博客里却可以安然面世。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一些博客已渐渐形成一股力量,它们成为介入现实,传播清明的理性精神的重要阵地。比如"天涯社区"中冉云飞的博客,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他实名上网,用以约束自己的言论;同时他又"日拱一卒"(每天写一篇博文),批判社会世相。当知识分子的批判声音变得越来越稀薄时,他的言论实际上是在履行着知识分子的使命。像这样的博客还有很多,它们形成了一股力量。

这股力量也在向传统媒体渗透。我发现,博客在一定程度上既成了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时也成了它们的思想材料。一些文章先在博客里发表,又在传统媒体上面世,两者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的过程一旦保持下去,我们的话语空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一些。这种变化可能是缓慢的,甚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有理由对它寄予希望。

在这样一个背景上来思考中国当代作家与网络、与博客的问题,我觉得会很有意思。2006年年初,一些作家开博客的消息纷纷见诸媒体,当然好多是被动开的(如新浪那里),但开过一阵之后有的适应不了关了,有的虽开的热火,却被另一些作家讥之为不务正业(如陈村对余华开博客的评论),有的作家是在博客里贴点风花雪月的小零碎儿,还有的对博客、甚至对网络有一种拒斥的心理。要我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还没有意识到博客的功能。我最近写有一篇小文章,谈作家两条腿走路的问题,即一条腿是作为作家说话:写出好作品是硬道理;一条腿是作为知识分子发言,即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价值立场,敢于面对当下的现实发言。但中国当代的许多作家只是一条腿走路,这是他们缺席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之一。那么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博客,为什么作家不去把博客建成一个表达自己思想、传播自己价值立场的重要阵地呢?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他们就会变得更加强大。而且,在赢得网民的支持之后,他们的作品也会拥有更多的读者。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牵涉到的东西很多,但从作家开不开博客,开了博客之后里面放的又是怎样的东西来看,起码会让我们意识到一些问题。

2007年10月25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