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特:追求真理离不开言论自由

作者:沈敏特   来源:北京日报   转自:网易

作者:沈敏特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言论自由",是被写进我国宪法的。但很多同志对此理解并不深入。比如,"荒谬言论"能否享 有言论自由呢?这个问题,是人们常问的一个问题。如果您不假思索地回答:"荒谬言论哪能给言论自由呢!"恕我直言,您立刻掉入了"陷阱"――这"陷阱"是 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请问,您如何判定一个还没有说出来的话,是'荒谬'言论,使您能事先就剥夺他的言论自由?"我想,除非您能大言不惭地宣布自己是" 洞察一切"的神仙,尚未说出就能判定言论荒谬。否则,您只能掉入无法自圆其说的"陷阱"。

我在此仅仅是为了提醒人们一个常识:某一言论(这里指的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言论,而非狂 喊乱轰的攻击漫骂)在没有公之于世以前,无法判定其荒谬与否,无法判断其是进步还是反动。为了追求真理,唯一的办法是让它公之于世,在阳光下,让大家来思 索、来辨别,才有可能认识它的本质。我想,这就是大家所说的言论自由,也就是毛泽东提倡的至理名言:百家争鸣。

循此要引出的一个相关的常识:某一言论出来了,大家也着意思索了、努力辨别了,却常常仍然看 不清本质;尤其是那些当时看来有点另类,或为当时的多数人所不能认可的言论,常常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才能成为大家心悦诚服的真理,或成为大家痛 心疾首的谬说。在这个过程中,大忌是有"权威"出来当"真理裁判",用一锤定音的方式作出所谓是与非的结论,然后大家响应号召,一哄而起地"热烈颂扬"或 "口诛笔伐"。之所以称之为"大忌",是因为对此常要付出巨大的,包括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永该铭记的突出例证之一是马寅初先生的人口论。若不是迅速判定其为"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若不是一拥而上的大批判,人口增值至少可以减去三亿;而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也许要延后承受一个世纪以上。如今每日每时要面对的就业安排、教育普及、医 疗保障等等,无不和人口压力相关。

永该铭记的又一个突出例证是张志新对于"文革"置疑的言论。若不是有关领导判定为"恶毒攻击 文革的现行反革命言论",若不是当时盛行的以言治罪的"条例",造成割喉枪决张志新的旷世悲剧,而是每个中国人享有言论自由,同时上与下的关系不是"最高 指示"和"紧跟照办"的关系,而是被监督和监督的关系,那么,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十年浩劫造成的影响,如文化断裂,道德缺失,以及专制主义的种种惯 性,至今在一些领域还处于艰难消除的过程之中。

可见,一种言论荒谬与否,是进步还是反动,不是靠权威来定性的,它需要历史实践的检验。应该 说,这三十年来,中国人的最伟大的精神成果是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这个精神成果,一切其他成果都无从谈起。其中的 关键词是两个:一是实践,排除任何权威;二是唯一,排除其他标准。于是,我们懂了马寅初的言论,懂了张志新的言论,懂了和他们的言论相反的言论是什么言 论;更懂了如何依靠言论自由,去实现中国人民对真理的追求,去保护中华民族安全、健康的进步与发展;绕过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点滴的进步也要付出巨大沉重 的代价。

最后还要点明一事:恰是反对马寅初、张志新言论的言论,曾经享有了最大的言论自由;而按言论 自由的原则,我们今天仍应给予这样的言论以言论自由。只有一种声音,真理是不能认识和发展的。一切言论在言论的层面上(而不是付诸行动和实施),都享有自 由表述和发表的权利。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我国宪法中关于言论自由的重要规定。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附:1、中国官媒惊现呼吁言论自由文章

中国官方媒体之一《北京日报》周二(13日)登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敏特的文章"追求真理离不开言论自由"。

文章的第一句话就说,"言论自由,是被写进我国宪法的"。

文章指出,一个言论在发表之前是无法为其定性的。只有在公之于众之后,"在阳光下,让大家来思索、来辨别,才有可能认识它的本质。"

文章还列举马寅初和张志新因言获罪的历史教训说,一种言论荒谬与否,是进步还是反动,不是靠权威来定性的,它需要历史实践的检验。

著名学者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理论在1957年遭中共最高当局批评,被定性为"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结果导致中国在上个世纪多生育至少三亿人。由此带来"计划生育"又因矫枉过正而在加剧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张志新对"文革"质疑的言论也被有关领导判定为"恶毒攻击文革的现行反革命言论",招致她被割喉枪决。

文章指出,按言论自由的原则,类似马寅初和张志新这样的挑战权威的言论也应获得自由。

文章最后呼吁,一切言论"在言论的层面上",都享有自由表达和发表的权利。

《北京日报》转向?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呼吁中国真正实现获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了,但在一个官方主要媒体上出现这样的呼吁仍属罕见。

《北京日报》是北京市委的机关报。去年4月《北京日报》与《南方都市报》曾引发一场广受关注的有关言论自由的论战。

4月3日,就职于《南方都市报》的长平发表了题为《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情绪》的评论。文章对比了中西媒体对拉萨事件的报道以及中国民众对西方报道的强烈反应。

文章问道,除了官方的定性之外,能不能允许媒体自由讨论以进一步揭示真相? 4月11日,《北京日报》属下的《北京晚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为"文峰"的文章《造谣自由的南都长平》,批评了长平所谓"言论自由"等观点。

文章说,在一些所谓要求普世价值的南都长平们看来,只要是西方的东西,就是普世的,就是要坚持的,包括造谣的权力,也是需要维护的。

在那之后,一些激进的中国网民甚至将南都长平称为"大汉奸"。

前不久,海内外的一些中国知识分子联名签署《零八宪章》,呼吁落实中国宪法赋予的公民言论自由。

《零八宪章》主要发起人刘晓波随即被当局实施软禁。其他联署人也遭国安部门问话,整个签名活动被当局定性为"国内民运分子勾结海外敌对势力颠覆政府的阴谋"。

现在,还很难判断《北京日报》刊登沈敏特的文章是否显示中共内部在舆论控制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

抑或文章所说的"言论自由"是有"中国特色的言论自由",而不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言论自由"。

附:2、《北京日报》刊文呼吁言论自由

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星期二发表学者沈敏特的文章,呼吁落实中国宪法中保障"言论自由"的条款。有评论认为,这说明中国政治局势正发生微妙变化。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采访报道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敏特在《北京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标题为"追求真理离不开言论自由"。作者以上世纪五十年代马寅初控制人口言论遭到批判,和六七十 年代张志新发表质疑文化大革命的言论而被处死的例子说,如果言论自由获得保障,他们二人的观点就可以获得充分的讨论,就有可能减少中国目前面临的巨大人口 压力和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文章作者总结说,社会上只有一种声音,真理就不能被认识和发展,一切言论都应享有自由表述和发表的权利。海外中文的博讯网的 相关报道说,同样是《北京日报》,2008年4月曾经发表文章,批评《南方都市报》评论版主编长平关于保障言论自由的观点。作为主要官方媒体的《北京日 报》日前发表呼吁言论自由的文章非常罕见。对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学者王军涛博士分析说,这篇文章反映出明确中国的一些微妙的政治现状。

" 首先,我觉得这篇文章跟中共的一贯做法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即使内部讨论它可以有很多的空间,但在它的报刊媒体上不会反映出来,特别是在党报上,所以这 就比较反常。这件事情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中国的高层出现了分裂,有的地方上的一些党组织介入到了高层中。因为现在中国的局势比较微妙,《零八宪章》出来 之后加上现在各地群体性事件出来之后,也不排除有的人良心有复苏,但是更多的可能性就是属于在几派较力的时候出现一个间隙,这个间隙就是有的派别想去挑战 一下。"

王军涛表示,当前中国民间维权运动的高涨,尤其是《08宪章》发表以后,中国社会处于某种变化的前夕,因此《北京日报》的这篇文章也可以看成是中国社会政治大环境的一种反射。

旅美社会学者刘晓竹赞同这样的分析,他认为,目前中国面临的社会压力巨大,促使整个社会思考应该如何转变,《北京日报》的文章只是这种思考的一个反映。

"既有朝,也有野。朝廷虽然是强势,但是越来越守不住。'野'越做越大,'朝'越来越小,此消彼长是2009年的一个大形势。这种情况下,许许多多推动自由化、推动言论自由、推动民主思潮的这些声音、思想会从四面八方、各个角落、各个空隙中钻出来。我觉得这是大势所趋。"

沈 敏特教授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精神成果",没有这个成果,其他成果都无从谈起,因此,言论是否正确不是由权威 来确认,而是要通过实践,因此必须经过公开的表述和广泛的讨论。刘晓竹表示,沈教授所说的言论自由原则,早已是现代社会的共识,但言论自由在中国一直受到 压制,原因是中国政府不愿面对批评的压力,而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进入2009年,中国的形势面临着一种突破。《零八宪章》实际 上已经把这个窗户纸捅破了。就是中国要向什么方向走? 如何凝聚中国的共识?如何面对中国的未来? 胡锦涛治国六年的基本思路就是一切控制、一切打压、维持稳定。这个路子实际上走不下去了。《北京日报》讲言论自由,实际上是说同样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能不 能允许老百姓讲话?这个体制能不能容纳不同的声音?这是根本点。"

《北京日报》发表的文章以阐述中国宪法的规定开始,最后呼吁要"认真贯彻中国宪法中关于言论自由的重要规定"。海外的一些评论认为,目前还很难判断这篇文章是否显示中共内部在舆论控制上是不是存在不同的看法,以及这是不是预示中国官方会放松对言论的控制。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