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记者抗议评选三十年文学作品封杀刘宾雁

来源:RFA

北京的资深记者卢跃刚近日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致函,抗议该组织在评选"改革开放30年优秀报告文学奖"时,排斥异己,把八十年代最重要的作家刘宾雁、苏晓康的的作品排除在外。大陆学者认为,很多优秀作品不能继续传承是民族的悲哀。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乔龙的采访报道

中共共青团机关报《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卢跃刚日前向"改革开放30年优秀报告文学奖"评审机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致函,对未将作家刘宾雁、苏晓康的作品列入评奖名单,提出质疑。目前正在出差的卢跃刚星期一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信已经给他们了,是从非常正式的渠道给的,目前还没有给我回复,我寄完以后就出差了"。

记者:您对刘宾雁有什么评价,读过他所以作品吗?
卢跃刚:当然是啊,八十年代的(作品)全部读过,他们的所有作品我都过,我八十年代末都读完了。

记者:您谈谈您的看法。
卢跃刚:我现在出差不方便。

作为中国报告文学理事会成员的卢跃刚在信中表示,这次报告文学评奖活动,涵盖了近三十年大陆发表的所有报告文学,获奖的报告文学代表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最高成就。但他同时被告知,刘宾雁、苏晓康的作品不在这次评奖之列。卢跃刚认为,将刘宾雁的名字排除在外,中国报告文学的历史将是不真实和不完整的"因人废言,因人废史"的做法,更属"弥天大祸"。

卢跃刚还透露,他被当局要求"配合一下",他不知道怎么配合,是像骡子像马那样,到领奖台去遛一圈才叫配合?

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张博树也认同卢跃刚的观点:"没有刘宾雁、没有苏晓康这样两个应该说在文学创作领域里的重要人物,而且曾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中国不仅是文学艺术领域,而且是对中国社会的思想,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形式产生影响的这样两个人物,这样的评选,就显得有些荒唐"。

张博树表示,如果类似评选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实际是对历史的歪曲:"我相信如果真正是有一种历史责任感的作家也好,学者也好,都会对这样作法,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是提出抗议"。

刚退休的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徐友渔教授认为,如果当局把刘宾雁排除在外,这样的评比不如不进行:"(当初)刘宾雁的文章在社会上、在公众面前,引起的反响之热烈和巨大,我现在都记忆犹新,我觉得如果没有他的东西,就根本不成其为。。。。要回避刘宾雁这段历史,要么你干脆不选,要选又没有他,是一个及其荒唐和滑稽的事情"。

六四后移居美国的刘宾雁曾任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记者,中国作协副主席,他的代表作品《人妖之间》、《第二种忠诚》、《千秋功罪》,在八十年代广为流传,但大陆新一代年轻人不知道刘宾雁。卢跃刚还透露,2005年12月6日,刘宾雁在美国去世的当天晚上,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演讲时,向同学们介绍刘宾雁,但他震惊的是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们不知道"刘宾雁"是谁,更不知道他有什么作品。

张博树对此表示:"不仅仅是不知道刘宾雁了,那一代很多人都不知道了,苏晓康是不知道了,王若水是不知道的,苏绍智是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很打影响的那批知识分子,有很多都不知道"。

张博树表示,政府在有意识的隔断一种历史记忆,凡是政府认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皆如此对待:"不仅仅在教育方面不能够得到传播,而且在媒体也施加了严格的控制,这就使得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一些应该说很好的东西,很优秀的东西,没有办法在下一代去传承,应该说作为一个民族来讲,没有比这件事更可悲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乔龙的采访报道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