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神秘讲话”

作者:沈宇哲  来源:一五一十部落
 
两会今天终于结束了,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早前在港区人大代表团上的讲话,成了最新一则公关灾难,其中港区代表委员百思不得其解的“副主席挺曾论”,出现了众多南辕北辙的版本。不仅如此,中央官员对提升港区人代、政委的议政作用,协助特首施政发表了长篇大论,消息传回香江,媒体高度质疑,中央是否想在立法会外推行“第二议会”,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抵消港人治港的承诺?

储君党校讲话 喉舌各说各话

3月1日下午,新华社发布通稿《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稿件重点突出,这是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按一般新闻操作规范,其他网站跟进转载。这本来没什么,但事后有人发现包括人民网、中新社在内的中央媒体,他们的版本与新华社的版本出现了一处最明显的差异。

新华社通稿写道:“六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但其他媒体的版本在此处的措辞却是:“六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正确运用媒体、科学管理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那到底谁的报道,才是副主席讲话的原意呢?

答案是,这篇通稿的确有两个版本,但问题出在新华社自己身上。当晚,新华社向各大平面媒体发出改稿通知,全文如下:今播《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稿,三段末“六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正确运用媒体、科学管理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请改为“六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对于稍懂新闻常识的人来说,要看出这前后两段话的不同也很容易。第一稿中的“正确运用”、“科学管理”、“有效引导”,都是宣传部门日常使用的手法,虽无新意,却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宣扬,毕竟这种表达方式,非常容易使人误会媒体因此会受到强大的压力,被迫接受公权力的政治审查,妨碍新闻的公正、客观。所以修改后的术语,尽管主轴依然,但却把政府与媒体放在基本平衡的地位,消除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感,更在结尾处添上了一笔“自觉接受监督”,令人感觉行政权与媒体第四权的关系似乎不错。

至于新华社这种以晚上之我,推翻下午之我的做法,究竟是记者、编辑的主观失误,还是副主席觉得讲话失当才要求新华社紧急更正,真相不得而知。但前不久为了澄清“躲猫猫”事件真相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他说过的一段话倒可以供大家参考:“以前我们面对这种公共舆论事件时,我们更多的,或者是常规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第一,我们可以采取“拖”的措拖。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网友的言论是东说西说,对网友的言论可以拖,碰到新的新闻点又转移了,这是一个策略。这是很多地方处理类似事件的方法。第二,堵。我们宣传部门还拥有一定的指挥媒体权利,我们可以让所有的媒体都收声。第三,删。我们把网上不利的,或者是负面的言论见一条一条删掉,这也是一种做法。 第四,等。这个做法是更好的做法,因为这是司法案件,我们完全可以慢慢地等司法部门调查,按照法律的程序走下来。要把这个案子办完是比较漫长的一个时间,到那个时候公众的知情权无法满足。”

一个习惯于拖、堵、删,并且毫不讳言自己有一定媒体指挥权的宣传部副部长,用他的“真情告白”来理解新华社的乌龙发稿事件的用意,相信不会很难。

两会闭门谈话 版本五花八门

3月7日,按照两会的既定安排,习近平加入了港区人大代表团的闭门讨论会,照规矩,媒体只能在开场的头5分钟拍摄,期间不可提问,之后也不准停留。这种闭门谈话固然不涉及国家机密,但两会惯例如此,老记们也只能遵守。想抓新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乖乖在门外候着,等闭门会议结束,再个凭本事逮几个在场聆听指示的代表“打听消息”,而这种做法,自曾庆红到习近平,从无例外。

香港媒体喜欢联想,仰仗着独特的地缘优势,无论怎么解读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都不会有个“真理部”来管你。所以,每年适逢两会或中央领导人访问香港,一丁点只言片语都能成为报纸头版、电视头条的重大新闻。再加上,香港媒体竞争激烈,老板们都不乐意自己的竞争对手挖到独家,往往逼着一线的记者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但这种闭门会议,中央领导人的完整讲话听不到也就算了,记者们也休想官方会主动发布新闻稿,摘要地透露谈话内容。所以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拉住几个关系不错的代表,让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拼凑出大概内容,一些获得众多代表认同的语句,就直接发回去,记者们也无法证实代表的记忆是否有错。

于是,这次为了习近平到底有没有在讲话中,提到“曾荫权”三个字,记者们倾巢出动,抓到港区代表就问。隔天,由于几位港区人代证实副主席特别强调,要代表们支持特首施政的“二手消息”,香港各大媒体都以大篇幅传递出“中央力挺煲呔”的信号,一时间搞得港府如沐春风,喜上眉梢。不过,或许是媒体高兴过头了,另几位也在场的人大代表都声称,副主席并未直接提到“曾荫权”三个字,难不成他们耳背?

这件事的重点,其实早就不在习近平有没有提及曾荫权的这个细节上了,媒体想弄清楚的是,面对港府施政连遭挫败,特首民望跌入历史谷底,香港政治改革方案裹足不前之际,中央的态度为何?尤其这个人还是主管港澳事务的政治局常委。当然,对于政治人物,除去个别亲中媒体,其他报纸、电视都是落井下石的主,决不要妄想市场化媒体会主动帮助政府“以正视听”。

这事另一层的原因是以史为鉴的深刻教训,人们并不以习近平褒奖曾荫权而乐,反而基于董建华的惨痛教训,已经在猜测特首下台的时间表。因为曾经的太子胡总,分别于1999年6月29日香港回归碑揭幕仪式上以及2003年7月19日董建华进京汇报“七一大游行”之后的讲话,主调都是坚定支持特首及香港特区政府。但是老董最后的下场,人所共知。所以,被领导人祝福,尤其被太子褒奖,对香港特首而言,只意味着喜忧参半、步履薄冰的“伴君如伴虎”。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