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网瘾少年

作者:何仁勇  来源:一五一十部落

本来是给孩子治疗网瘾,却把孩子给治没了。这样的事情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却是真实发生的事情。8月1日13时,广西人邓飞亲手把儿子邓森山送到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治疗网瘾,没想到仅仅过了12个小时,父子就阴阳相隔。

其实,就算没有网瘾,甚至没有互联网存在,中国父母也会以其他“瘾”,比如“游戏瘾”,“赌博瘾”,“早恋瘾”,“漫画瘾”,“韩剧瘾”等为借口,将孩子送往类似学校——中国父母笃信“黄金鞭子出好人”,所以,即使邓飞在孩子进校前已经清楚了,“甲方(训练营)不排除对孩子进行适度的苦难教育、惩戒教育,以 不虐待孩子或不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为限”,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孩子推进那个吃人的黑洞。

吊诡的是,他这样做了之后还会堂而皇之地说:孩子,我这是为你好。

在邓森山事件发生没多久,美国第一个网瘾治疗中心也开张了。那么,美国人又是如何治疗网瘾的呢?据相关报道,美国这家网瘾治疗中心的网瘾判断标准翻译自中国一家机构的网瘾标,但治疗方法却完全是两码事。

首先,他们配备有心理医生、户外活动组织专家,甚至还有网络专家。与之对比,我们有电击疗法、暴力疗法、药物疗法;

其次,他们为接受治疗者提供的是家庭式环境。室内和户外活动,洗衣服、做饭、照看小动物,聊天交流,都可以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家庭气氛。而我们对接受治疗者实行军事化管理;

再次,美国这家网瘾治疗中心其中一项治疗方法是让患者照顾小动物。而我们是把接受治疗者当作小动物管理。

两相对比,你就会发觉到,我们的治疗方法何其粗暴。

香港作家梁文道对“网瘾”有非常精确的评论,他认为,“网瘾”的真正问题出在主流社会对网络的偏见,更准确地说,这是上一代人的偏见。这种偏见投射到什么地 方,它就是什么瘾。因此,邓森山治疗网瘾这件看似偶然的事情,反映的却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充满偏见,崇尚暴力,把棍棒视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唯独没有爱和宽容。我们的家长到了学校,常常如此要求老师:孩子不听话,尽管给我打。

你很难说服我,一个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当他成为家长,成为教师,成为成人社会中的一员后,会是一个充满爱心,懂得宽容和尊重他人的人。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网瘾少年?

这,还需要答案吗?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