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遭来自中国的攻击:为国际商界敲响警钟

来源:http://gb.hrichina.org/gate/gb?url=big5.hrichina.org/public/contents/18135


(English / 英文)

谷歌公司(Google)经过对“来自中国的针对谷歌基础设施的复杂且具高度针对性的攻击”的调查后,於今天发表了重新考虑其是否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声明。中国人权现提供谷歌这项声明的中文译本。

谷歌的调查显示,来自中国的攻击除了盗窃了其知识产权外,还有其它20多个大公司也遭到了类似的攻击。调查证据表明,这些攻击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进入中国人权活动人士的Gmail信箱的帐户。谷歌公司还发现其在美国、中国和欧洲用户的帐户一直经常被第三方侵入。

“这对国际社会是一个严重的警示:在中国进行商业活动存在着真正的风险,特别是那些从事信息交换的外国企业,而它们对保护言论自由和个人隐私至关重要”,中国人权执行主任谭竞嫦表示:“谷歌与中国政府对这一问题交涉的结果,将与今后外国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环境利害攸关。”

 

                                                       谷歌声明:重新考虑在中国的做法

 


象许多其它着名的组织一样,我们经常面临不同程度的网络攻击。12月中旬,我们监测到一起针对我们公司基础设施的非常复杂且具高度针对性的攻击。这一攻击来自中国,并导致谷歌知识产权被窃。尽管最初在表面上这只是一起单纯的安全事件,但很快就表明这显然是一起严重的事件。

首先,这次攻击不仅是针对谷歌。作为我们调查的一部分,我们发现,至少有其它20家涉及许多行业领域的大公司,包括互联网、金融、技术、媒体和化工等,也成为类似的攻击对象。我们目前正通知这些公司,并与美国有关当局合作。

第二,我们有证据表明,攻击者的主要目标是中国从事人权活动人士的Gmail帐户。根据我们最新的调查,我们相信他们的攻击目标并未实现。只有两个Gmail帐户被侵入,但仅限於帐户信息(如帐户创建日期)和邮件主题,并没有进入邮件内容。

第三,作为这项调查的一部分(并不仅限於对攻击谷歌的调查),我们发现几十个在中国从事人权活动的Gmail用户,其账户设在美国、中国和欧洲,显 示出经常被第三方侵入。这些账户不是由於谷歌的安全漏洞而被侵入的,而最有可能的是通过网络诈骗或安装在用户电脑上的恶意软件所为。

我们已经使用从攻击得到的信息去改善谷歌的基础设施和架构,提高谷歌自身和用户的安全性。在个人用户方面,我们建议在电脑上安装可靠的反病毒和反间 谍软件程序,为操作系统安装补丁,并更新网络浏览器。在点击即时信息和电子邮件中的链接时,或在网上被要求分享个人信息如密码时,一定要格外小心。你可以 点击这里,阅读更多关於我们的网络安全的建议。有兴趣了解这类黑客攻击的人们可以阅读美国政府的报告(PDF格式),纳尔特・维伦纽夫的博客(Nart Villeneuve's blog)和对GhostNet间谍事件的介绍。

对这些攻击,我们已采取了非常措施来与广大读者分享信息,这不只是因为我们发现其对安全和人权的影响,还因为这些信息与一个更大的关於言论自由的全 球性辩论的核心相联系。在过去20年里,中国的经济改革计划和其公民的创业精神已经使亿万中国人脱离了贫困。事实上,这个伟大的国家,正处於当今世界许多 经济进步和发展的中心。

2006年我们推出谷歌中国,就是基於这样的信念,让中国人民获得更多信息渠道的好处以及一个更为开放的互联网,这比我们当初并不愉快地同意过滤搜 索结果更为重要。当时我们说得很清楚:“我们将仔细监督在中国运营的环境,包括新的法律和其它对我们提供服务的限制。如果确定我们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我 们将会毫不犹豫地重新考虑我们在中国的做法。”

这些攻击和监视—结合着去年进一步对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已经使我们得出结论,我们应该审视我们在中国商业运作的可行性。我们已决定,我们将不会再 继续过滤我们在谷歌中国上的搜索结果,未来几个星期我们将同中国政府讨论我们在法律范围内是否有可能进行不经过滤的搜索引擎运作的基础。我们知道这可能意 味着必须(关系)关闭谷歌中国,以及我们在中国的机构。

做出审议我们在中国商业运作的决定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知道,这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后果。我们希望明确一点,这一决定是我们在美国的主管做出的,我们在 中国的雇员并不了解或介入其中,他们的极其努力的工作才(是)使谷歌中国有了今天的成功。我们保证通过负责任的工作来解决出现的非常困难的问题。

谷歌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和法律主管  大卫.德鲁蒙德
2010年1月12日


声明的英文原文请见 “A new approach to China”.

 

媒体联络:
中国人权香港办公室    电话:: +852 2710 8021  电邮:hrichk@hrichina.org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