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槽泥马"出自《战国策》纯属扯淡

 
《解放日报》日前高调报道“卧槽泥马”(点此进入),其编辑、记者、受访者均是糊涂蛋,竟将后人杜撰的“卧槽泥马”典故当真。党报同志的人文素质看来亟需提高,起码不要被《故事会》比下去。

“卧槽泥马”出自战国策一说,起于网络,撰者不详,其辞曰:

“《战国策.楚策四》——伯乐多良马,其有邻亚犁,曾与人言:‘我亦善识马,有一骏马,伯乐不及’。人皆疑,欲观之。亚犁恐,乃以草泥置一卧马于槽中。众人视之笑其蠢,皆曰:‘此何良驹,卧槽泥马尔’。”

察其文字、文气,显非《战国策》之古朴,而“楚四”一节,也没有任何与“卧槽泥马”相关的语句。惟一谈到马的,是“汗血盐车”之典,其辞曰:

“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据我猜测,杜撰“卧槽泥马”典故的今人,很可能是因为《战国策.楚四》中有这么一段言马故事,遂将杜撰之典安排于此。

《解放日报》乃当朝最大报之一,犯此低级、低俗错误,应当面壁反省,长跪负荆。

【附录】 

北风:“草泥马”闯红网络(点此可入

近来,有一个叫“草泥马”的网络新词,在没有任何迹象的状态下,横空出世,走红网络,甚至崔卫平等专家学者也在著文谈论“草泥马”,网上还出现了“ 草泥马”的玩具。“草泥马”的起源已不可考,被广为关注是因09年1月初一篇题为“百度10大神兽”的帖子及两则恶搞视频《马勒戈壁上的草泥马》、《草泥马之歌》的广泛流传,该词的出笼疑与网络“反低俗”运动有关。在网友的文本中,“草泥马”是生活在“马勒戈壁”上的一种动物,为了争夺食物“卧草”而与“ 河蟹”展开战争,最后打败了“河蟹”。网友“一点五”认为:“‘草泥马’作为中国网络史上第一个‘无厘头’网络新词,其实是网民心中情结的一次集体下意识沸腾,它发出的应该是这样一个明晰信号:今天的执政者在网民心中正在渐渐掉进‘塔西佗陷阱’。作为执政者,有权视而不见,有权视而无物,但作为网民,则会愈加相信‘河蟹从此消失草泥马戈壁’。”

【再附录】

“塔西佗陷阱”,即“当政府不受欢迎时,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同样会得罪人民”。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