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管 何以形成两极观点?

作者:刘力榕 来源:http://blog.myspace.cn/e/403993060.htm

网络监管 何以形成两极观点?

——2009年言论自由话题综述之六

(2009年2月)

刘力榕


内容提要:网络监督出现深入趋势,深层次思考与议论越来越多,许多网民和官方媒体文章在肯定反腐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网络监督“治本还是治末”的质疑。网络自由议论还有两大重点:公开、透明、提示事实真相,“躲猫猫”事件;沟通、互动、重视网络民意,温家宝与网友交流。网络监管、网络自由,两极观点。网络监管,官方的说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取得成效”。网络自由,民间的说法,“成年人”言论自由权利何在?网民对当局借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行动消除“别有用心的‘网络杂音’”的质疑声越来越多。“草泥马”现象,网民的愤怒,网民的无奈,逆反心理、“返老还童”。“草泥马”现象将网民带入“美好的少儿时代”!这是当今中国人的一大悲哀!

关键词:网络自由,网络监管,言论自由

网络监督出现深入趋势,深层次思考与议论渐多

网络监督深层次思考与议论越来越多,许多网民和官方媒体文章在肯定反腐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监督“治本还是治末”的质疑。“‘按摩局长’丢官,难言网络监督胜利。”〔1〕“官员公款按摩网络曝光:谁来监督‘监督者’?”〔2〕“书记公款按摩,处分迟到6年!处理此事不能回避‘审计困境’”。〔3〕“网络监督之喜,日常监督之忧。”〔4〕“问责‘区长公款出国游’需再进一步。只有这样,变味的出国‘考察’才可能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5〕“为什么公款出国旅游只能依靠网友来揭发呢?其中隐藏着深深的监管悲剧。”〔6〕

网络自由议论还有两大重点。

1.公开、透明、提示事实真相。“躲猫猫”事件曝光后,引发网民有关公开、透明的广泛议论。

24岁的云南玉溪市农民打工仔李荞明因盗伐林木被关进看守所,结果因“重度颅脑损伤”死亡。当地警方称其受伤原因是放风时和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撞在墙上。但事实真相是李荞明因被“牢头狱霸”殴打致伤。涉及此事的看守所相关人员后来被免职、撤职。受害者家属获赔35万元人民币。

云南政府部门为平息网民的质疑,邀请网友与记者组成“真相调查委员会”,云南宣传部副部长也就“躲猫猫”事件与网民在线进行交流。虽然最终对事实真相有了一个交代,对问题处理也有了一个结果,但仍有不少的质疑和期待,如“多少人死在执法犯法黑暗中?”“司法阴影下哪个记者敢较真?”“公检法缺乏公信,应立法独立调查”等。人们注意到,从“纸老虎”事件到“躲猫猫”事件,证明了网络监督力量的进一步显现。

“躲猫猫”事件发生后,“躲猫猫”成为一个热议的网络词汇,网民将有意隐瞒事实真相说成是在“躲猫猫”!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说国企存在严重的腐败,一句“某知名国企几乎全軍覆沒”的话,引起网民的猜测与质疑:“批评腐败何需躲猫猫?”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了回应,“全军覆没名企系安徽古井集团,原董事长王效金受贿被判无期,目前已有10名高管领刑。”〔7〕

网络监督,要求公开、透明的议论还有“上海律师严义明分别向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提交了信息公开的申请,要求公开四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进展情况。”“中共老干部上书促民主监管四万亿”。虽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没有正面回应,但国家审计署做出回应:“三大措施监管四万亿投资项目。”

2.沟通、互动、重视网络民意。

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交流。网友的兴奋可想而知,从上午10点发出预告消息到下午5点访谈结束,7个小时的时间里,网友发出提问的帖子超过30万个。温家宝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个人风格,一方面就教育、医疗、灾区重建等时政话题回答了网友提问,一方面也表达了一些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令网友感到亲近。〔8〕

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好评如潮,“一网情深,总理对话亿万网民”,“总理问政互联网,民意直通中南海”,“倾听网民是中国执政者的抉择”等等。也有“吹过了头”的文字,“温家宝总理这次与网民面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他既是大国总理,也是普通网民。作为大国总理,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作为普通网民,他‘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网络把‘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把‘君’与‘民’,拉得很近,联得很紧。这可谓总理网上面对面,网民直达中南海,也直达全世界。”〔9〕还有不少不同的议论,“‘人人问总理’是网络不能承受之重”,“总理‘上网’,民意为何‘井喷’?”“与其做政治影帝,不如开放媒体”等等。

网络监管、网络自由,形成两极观点

网络监管,官方的说法,“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取得成效”。

“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坚持不懈地把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引向深入,巩固和扩大已有成果,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刘云山)〔10〕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李长春)〔11〕

“截至2月24日,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共关闭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站2962家,关闭淫秽、色情博客276个,公开曝光网站103家,查处了55家违规的网络技术服务商。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网络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12〕

网络自由,民间的说法,“成年人”言论自由权利何在?

对当局借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行动关闭存在“不同声音”的网站,消除“别有用心的‘网络杂音’”的质疑声越来越多。“人民监督网因报道湖北官员腐败问题遭到封杀”,“丽江城市网站长控诉网站被非法关闭”,“新湘报网站突然遭关闭 与报导多起敏感消息有关?”“国际记者联会谴责攻击民生观察网的行为”,“豆瓣网很多活动小组纷纷被解散”等等。

网站、论坛、小组被关闭,被“和谐”,这类信息网上不少,只是相关帖子存活时间越来越短,是真是假,有的无从考证,自然少不了一些“流言”。如有网民说,“博客中国可能已被当局封锁”,“它极可能成为继牛博网之后,第二个被关掉的大陆专业博客网站。”(龙兴围)因我在博客中国设有专栏,这些年博客中国的确“一直处于‘带病上岗’状态”,有时无法打开,为了生存,“自我审查”也越来越严,但我可以证实博客中国至少现在还没有关闭。

“草泥马”现象,网民的愤怒。

许多网站、论坛、小组被关闭,被“和谐”,“网络作者的敏感文章遭拒绝或屏蔽”根本成不了新闻,许多网民的帖子没有触及政治话题,也一样遭到删除、屏蔽,此举激起了广大网民的愤怒。但网民面对当局对言论自由的打压,除了愤怒就是无奈,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力感!

“ 一般我是比较克制的,尽量不说难听话,但是这回为了这些人我要说了——搅扰人们和平的日常生活,将人们从自己平静天地中驱逐出来,是对于人民群众的一次大规模的‘折腾’,是对于生活的粗暴宣战。这样一来,原本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从此分裂为‘河蟹族’和‘草泥马族’,他们之间难以调和,难以沟通,因此,必须有人对于这种‘民族隔阂’的行为承认责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一来,原来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人们,自动转为某种‘反对派’,他们不是为了某种政治,而是为了保卫自己的生活,是‘持不同生活见解者’。”

“有一位自称马丁·豆瓣牧师的人这样写道:

起初他们修理天涯,

我不混天涯,我不说话;

接着他们修理凯迪,

我不是猫眼,我不说话;

此后他们修理校内,

我早就毕业了,我继续不说话;

再后来他们干掉了牛博,

我不想被干掉,我还是不说话;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马丁·豆瓣牧师。GFW殉难者纪念碑铭文。2008年。”(崔卫平:《我是一只草泥马》)

2009年年初互联网继出现“躲猫猫”新词之后,又出现了“草泥马”、“河蟹”、“马勒戈壁”等新词,有关“草泥马”的话题议论也十分多。

“‘草泥马’:互联网时代的‘弱者的武器’。”“‘ 恶搞’当然是无奈之举,是情绪的发泄,但它也是‘弱者的武器’,是草根的表达方式。因为他们不是强势者,也不掌握‘公开的文本’,对他们而言,公开的、正当的、自由的表达渠道是封闭的。他们只能使用‘弱者的武器’,创造‘隐藏的文本’。但不要小看了这类‘草泥马’方式,这需要做出自主的选择:要么做沉默懦弱的羔羊,要么做‘顽强勇敢’的‘草泥马’”。(郭于华)

“‘草泥马’所蕴含着的社会学信息无法让我们笑一笑就过去,事实上这是一个严峻的话题,它说明了一个被强力控制的世界已经荒诞到了无法言说的境地,说明了人们内心的景象已经无限凄凉,他们除了用扭曲的方式表达内心图景之外已经丧失了任何让自己显现为‘在’的方式,他们甚至连自己是不是真的‘在’也心存疑虑,他们调侃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本可以不这样,不说‘草泥马’,也不说‘马勒戈壁’,他们是在别的话什么都不能说的时候无可奈何地这样说的,他们并不真的想这样说。”“我们有理由认为,‘草泥马’的出现是一场严肃的谐谑剧,它严肃过任何政治的社会的话题。”(陈行之:)

网民的愤怒、无奈,逆反心理、“返老还童”

“十人说话胜过千人沉默。”(拿破仑)〔13〕外国媒体说,“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他们说话不再只是说给自己听了。”言论自由权利的觉醒,敢说真话,敢说当局不愿听的话的人越来越多,但当局自有办法,就是“网络监管,只要当局不愿听的话,就有能力让你说不出!”“现今当局不愿见到的文字要就贴不出,有幸贴出,存活期也越来越短。”假如中国真的有言论自由,有网络自由,“草泥马”现象不可能出现,网民的愤怒也不可理解。

多极社会,多元思想,多种诉求,2.9亿网民总得发出声音。当国人无法用正常的“言论”表达,除了“沉默”,要表达就必然借“隐喻”、“谐谑”了,“草泥马”现象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网民担心,如此发展下去,“言论自由”早晚也会成为“敏感词汇”。谁也不愿回到“道路以目”时代!谁也不愿回到“于无声处听惊雷”时代!

网络监管,过了头,危及人民的言论自由权利,网民的愤怒、无奈,必然产生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束缚越大,反抗越大。”但官方并这样看,说的还是“中国人民享有广泛的言论自由”那一套。中国“互联网上完全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个完全自由的社会。”“我们有500万个网站,8000万博客。西方还老是攻击我们管制;如果管制,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网站和博客?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去发表评论?”(刘云山)〔14〕对网民的质疑,对网民的抗争,当局根本不予正面回应。两极观点,必然导致官方与网民的“渐行渐远”,如此,何来和谐?崔卫平在《我是一只草泥马》一文中说的话很有代表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一来,原来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人们,自动转为某种‘反对派’,他们不是为了某种政治,而是为了保卫自己的生活,是‘持不同生活见解者’。”对此,当局在乎吗?!

整治低俗之风,成人私人空间,成人身心健康,成人生理需求,必须与中、小学生保持“高度一致”!所以有“长不大的中国人”、“成人儿童化”的议论。因为“个人儿童期无限延长”、“人格未成年化”、“精神幼儿化”,国人没有独立思想的能力,没有行动的能力,更没有“辨别方向”、“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必须与最高当权者保持高度一致,否则会“ 迷失方向”,“误入歧途”。〔15〕在当局宣称“整治低俗之风取得成效”的同时,中国人真的“返老还童”了!“草泥马”现象将网民带入“美好的少儿时代”!看着《马勒戈壁上的草泥马》视频,听着“草泥马战河蟹”故事,唱着“草泥马之歌”,怀抱“草泥马”玩具,做着在“马勒戈壁”过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幸福生活”美梦!这就是当局所希望看到的?!但这也是当今中国人的一大悲哀!

写作时间:2009年3月29日

注释:

〔1〕2009年2月17日《成都晚报》。

〔2〕2009年2月18日《新京报》。

〔3〕2009年2月18日《扬子晚报》。

〔4〕2009年02月24日《广州日报》。

〔5〕2009年2月24日,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姜琳。

〔6〕2009年2月25日,《检察日报》。

〔7〕2009年2月27日《新京报》。

〔8〕毕诗成:总理与网友交流互联网政治渐入佳境。

〔9〕李德民:总理网民面对面 实情实话传实意,2009年2月28日,人民网-观点频道。

〔10〕刘云山: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2009年2月6日 新华网。

〔11〕李长春对全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作出的批示,2009年2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12〕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行动已关闭违法违规网站2962家,2009年2月24日,人民网-传媒频道。

〔13〕拿破仑一世:《格言》,《政治学》,〔英〕安德鲁·海伍德著,张立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318页。

〔14〕刘云山:互联网真实反应民意、戳穿谣言 2008年12月18日 新华网。

〔15〕刘力榕:正确的舆论导向 干净的虚拟世界。

刘力榕言论自由话题综述系列:

●2008年媒体、网络言论自由热点话题综述

●网络“曝光”热点不断 网络监督力量进一步凸显

——2009年言论自由热点话题综述之一

(2009年1月)

●“人肉”立法引起热议 质疑声不断

——2009年言论自由热点话题综述之二

(2009年1月)

●言论自由呼声日高 多极社会多元思想

——2009年言论自由热点话题综述之三

(2009年1月)

●正确的舆论导向 干净的虚拟世界

——2009年言论自由话题综述之四

(2009年1月)

●言论自由成为政治话题中的核心内容

——2009年1月言论自由话题述评

●网络监督 何以得到官方认同?

——2009年言论自由话题综述之五

(2009年2月)

●网络监管 何以形成两极观点?

——2009年言论自由话题综述之六

(2009年2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