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收到杨晋山发来的一封邮件。他在信中说,收到了永宁县公安局在2008年12月5日作出的撤销案件通知书,通知书中称,撤销对他的敲诈勒索一案。
翻越防火长城,你可以到达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Across the Great Firewall, you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废话一筐:
广电总局又在乱作为了。嘿嘿!网上影像居然要证,看来是准备封网了。下次出版总署也乱作为一下,网上发帖要有书号或者期刊号。哈哈!
广电总局出台通知 无证影视剧网上禁播
核心提示:国家广电总局日前出台《通知》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网上目前传播美剧、日韩剧和台湾地区的影视剧大多属"无证"播放。这意味着网友在线收看美剧、日韩剧日子将走到尽头。
青年报4月2日报道 各大视频网站在如今已经成了网友在线收看美剧、日韩剧的“捷径”,也造就了不少在内地拥有超高人气的海外明星。不过,影视剧品种丰富、内容新鲜的各大视频 网站的逍遥日子,随着国家广电总局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而走到了尽头。《通知》中明确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 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
现状目前网络传播的影视剧有没有许可证?
美剧和日韩剧基本“无证”
广电总局在《通知》中对于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做出了三十一项规定,包括“互联网视听节目不得具有诱导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赌博、 恐怖活动等内容”等。并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单位所播节目应具有相应版权,传播的影视剧必须符合广播电影电视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取得广播影视行政部 门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或《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否则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
事实上,所谓的“许可证”无非是否拥有版权的问题。天线视频的雷小姐告诉记者,网络上目前传播的影视剧一部分是有版权的,而另一部分是没版权的,其中,美剧、日韩剧和台湾地区的影视剧大多属“无证”播放。
她解释称,影视剧的许可证获得必须由具有引进资质的公司来进行引进和报批,比如电视台和音像公司等,在取得发行权后,方能公开传播。而网络播放 的有许可证的影视剧大多都是电视上也能播出的,并不存在网络直接向制片方购买版权的情况,“曾经有网站想要直接向韩国MBC电视台购买某韩剧的版权,但结 果发现网络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资质。网上的美剧大多是没版权的,以网友上传为主,在民间自发传播,网站只是一个载体。”
封杀《通知》施行后再看不到美剧?
网友友情共享也将被删
总局的《通知》出台后,最令网友担心的是将来还能不能在网络上看到免费的新鲜出炉的美剧和日韩剧。
对此,雷小姐坦言,目前总局还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所以她也无法确定究竟要如何去执行这一《通知》,但就目前字面意思看来,美剧确实将与中国内 地观众“绝缘”了。“你想,像《越狱》这样没有许可证的热门美剧,自然就不能在互联网上被搜索到了,我想米帅可能也要成为最后一个来中国淘金的美剧男主角 了吧。”米帅之所以能得到在上海代言服装和汽车的机会,完全是依赖《越狱》在网络的风靡。关于美剧在互联网的播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牵扯到中美知识 产权的不同,但简而言之,就是没有被正规电视台或影视发行方引进的美剧,也将不可能在网络出现。
雷小姐直言,这一《通知》显然对土豆、优酷等视频分享类网站的影响非常大,而且,《通知》实施后,就算是网友友情上传的“无证”美剧,网站也必须予以删除,不然就会被追究责任。
影响《通知》施行后网络时效性何在?
可能将比电视更加滞后
互联网即时传播的特性,无疑是其深受网友追捧和热衷的重要原因,前一天刚在美国播出的《越狱》新一季第一集,第二天中国网友便能在网络上欣赏到,这种免费的资源共享,助推了影视剧在网络的遍地开花。
当所有在网络播出的影视剧也必须像目前在电视台播出的影视剧一样拥有“许可证”之后,网络快速、即时、免费的传播优势又将如何得以体现呢?业内人士认为,一旦网络也要有版权,那网络影视视频和电视基本没有差别了。
对此,雷小姐悲观地认为,“甚至要比电视台更滞后播出。”她表示,一般电视台在购买了影视剧播出版权后,都是阻止网络先播的,只有等到自己播完后,才会丢给网络。“一样要审批、要走流程,一个圈子下来,网络播出的影视剧也完全不新鲜了。”
网友反应
网上美剧还能继续看
《通知》一出,立即引起诸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记者昨日在各大美剧贴吧中发现,大家都在担心自己喜爱的美剧会因此而遭禁播,以后都将看不到美剧了。
网友议论纷纷。“现在网上热传的美剧、日韩剧等,都是网友下载自行传播的,哪来的什么许可证啊?”“网络看日韩剧也要等审批?那要等到哪年哪月啊?岂不是和电视台放的一样了,我们能看到的都是两三年前的韩剧了。”
有网友也表示支持和理解,“为了国家法制更健全,我愿意忍痛割爱”,还称这是打击违法视频网站的大好机会,并且还能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何乐而 不为。一位资深网友对此也分析得头头是道,他认为,总局的规定只是限制了网络媒体,“但这个条例其实也是进步的表现,毕竟我们之前对于版权的意识太过薄弱 了,很多网络视频媒体完全是利用网友的力量在牟利。”至于以后再也看不到美剧的说法,该网友也认为没有那么夸张,“大家不用担心以后不能看到美剧,退一步 说,我们依然可以从国外网站获得片源,添上字幕就可以看了嘛。” (本文来源:青年报 作者:林艳雯 实习生邱瑾)
虽然“草泥马”典故、“草泥马”之歌、“草泥马”玩偶已走红网络,但网友们对这一网络神兽的兴趣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近日由网友创造,代表“草泥马”的新字开始在网络上慢慢红起来。
这一新造字由“草”“泥”“马”三个汉字各自的一个部分共同组成。作者首先用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协议发布,之后,flickr(图片上传网站)上的新字图片立刻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许多网友包括和菜头都在自己的博客上转载了这一新字,并做了一些恶搞图片,网友留言纷纷表示“对含义心领神会”。
近日,网上出现了一批关于中国十大神兽的网帖,十大神兽为“草泥马”、“法克鱿”、“雅蠛蝶”、“菊花蚕”、“尾申鲸”、“潜烈蟹”、“吉跋猫 ”、“吟稻雁”、“达菲鸡”以及“春鸽”。许多热心的网民还为它们撰写了解释,并给它们在现实的“动物世界”中找到了原型。其中,“草泥马”的原型“羊驼 ”因其“忧郁的眼神和邪魅的笑容”(网友语)最受广大网民们的欢迎。
其实,自从进入二零零九年,中国互联网世界里最受人瞩目的明星,大概就是“草泥马”。现在,“草泥”一族已不止有“草泥马之歌”、“草泥马”动物、“草泥马”生活的马勒戈壁,更有了“草泥马”布偶,三十多块钱就可以买一个,以及专门指代“草泥马”的汉字。
“草泥马”这三个字,如果按普通话谐音来读,是可以用来骂人的,其意思毫无疑问最低俗、最下流、最令人尴尬。在年初那场声势浩大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之前,这三个字大概很少有人能够在公开场合理直气壮地脱口而出。
但是现在,不止社会底层的“粗俗”之辈在谈论“草泥马”;就连高雅如“小资”和“教授”们,也不避讳“草泥马”。著名教授崔卫平等人,甚至开诚布公地说:“我是一隻草泥马。”
“草泥马”之所以流行,正是拜那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所赐。在政府公权力主导下,那个现在依然未停的“整治低俗行动”,令网络到处都是河蟹(和谐,指网络审查),很多群组毫无理由地被关,很多文字莫名其妙地被屏蔽。网民极感不快。
于是,集体无意识中,网民选择了“草泥马”,用最低俗的话语去反击强横的“整治低俗”。网民说:“为了卧草不被吃掉打败了河蟹,河蟹从此消失草泥马戈壁。”
整治低俗激起了“草泥马”的反抗。现在,当传言说有关部门要把“草泥马”也“河蟹”掉时,网民回以:“草泥马灭绝了,干泥马滚泥马还是 会茁壮成长。”在网民的灵活与政府的僵化对比中,也许真如有些网民所说,中国出现了“上愚下智”格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统治模式终难逃坍塌。
来源:亚洲周刊
简介
一篇关于中国互联网审查的论文,作者历时10个月在各大网站反复实验才写成本论文的。(这一研究对于完善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互联网审查机制具有极好的参考价值。)
本文的摘要:
这项研究揭开了中国互联网审查的尚处研究阶段的一个层面:中国互联网公司以何种方式——通常是通过删除或者封杀——来审查用户产生的内容。通过对中国博客服 务提供商的系统性测试后发现,各个公司的审查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测试的结果还显示,大量的政治敏感内容在中国的博客世界里幸存,而幸存的几率可以由知识 和策略的运用而提升。这项研究的结论认为,个人用户和公司的选择与反应,会明显地影响到中国博客世界中自由与控制的总体平衡。
摘要:
这项研究揭开了中国互联网审查的 尚处研究阶段的一个层面:中国互联网公司以何种方式——通常是通过删除或者封杀——来审查用户产生的内容。通过对中国博客服务提供商的系统性测试后发现, 各个公司的审查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测试的结果还显示,大量的政治敏感内容在中国的博客世界里幸存,而幸存的几率可以由知识和策略的运用而提升。这项研究 的结论认为,个人用户和公司的选择与反应,会明显地影响到中国博客世界中自由与控制的总体平衡。
内容:
1.简介
2.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3.测试方法
4.发现
5.结论
2008年中,已有2.53亿中国人 成为了网民,中国超越美国成为网民最多的国家(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8)。根据官方统计,到2007年底,中国共有4700万博客维护着7200万 部落格。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花在网上的时间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他们看上去也更加情愿为各种在线社交网站——部落格、论坛、聊天室、照片或视频 共享网站等等——做出贡献,超过除韩国和法国之外的所有受调查国家(TNS Global Interactive, 2008)。这些统计有助于解释为何互联网成为了中国“信息政治”的战争前线(杨,2008)。
2007年底,中国负 责政府信息政策与规范的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译者注)蔡名照强调,所有形式的中国网络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为和谐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 网上舆论环境”(Bandurski, 2007)。部署在许多城市的成千上万的“网警”,只是中国政府在占领中国人民精神阵地的战役中所使用的武器之一(Xiao, 2007)。数万海外网站被屏蔽于国门之外。每个城市和省份都有一些公民被聘为志愿的或者有偿的评论员,以与政府一致的导向“引导”在线讨论,或者扮演看 门狗角色,向当局报告反政府的讨论 (Bandurski, 2008b)。互联网公司的经理和雇员们——包括国内和国外的——也被寄望在防止中国的在线言论失控的努力中扮演应有的角色(Pan, 2006a)。
中国的互联网审查已 经为国际媒体、西方政府、国际人权运动组织高度关注,现在更是越来越受到学界的注意。然而,这些关注更多地被聚焦于中国互联网审查的其中一个部分:过滤。 互联网过滤指的是通过特定网络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被阻止访问某些特定网站的过程。过滤可以发生在几个不同层面上:家庭,本地的企业或小区局域网,互联网服务 提供商(ISP),或者是在区域或国家网关层面。同样的过滤技术——通常也是同样的软件——被用在西方的企业办公室、学校和诸多政府单位之中 (Villeneuve, 2006)。在中国,通过在控制中国国内网络数据流向的路由器和软件系统中,以及在国内和全球互联网间传输信息的网关节点中,设置网站地址和关键词“黑名 单”,过滤得以最终实现(Clayton, et al., 2006)。中国的过滤系统即广为人知的“GFW”——这个词是由博客和互联网用户们私下创造的。国际媒体常常不够准确地将“GFW”和中国官方的金盾工 程混为一谈,实际上后者是一个以监视、数据挖掘和内部公共安全网络升级为重点的更为广泛的工程,互联网过滤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August, 2007; Fallows, 2008; Walton, 2001; Klein, 2008)。过滤是中国政府首选的用来阻止访问海外网站敏感内容的措施。
开放网络促进会(Open Net Initiative )200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的互联网过滤系统是“全世界最复杂的”,这个层次的审查并 不完美,因为GFW可以用代理服务器、安全传输和其他欺骗手段绕过。正因如此,美国政府和许多希望促进中国言论自由的非政府组织已经投入可观的资源,用于 向中国互联网用户散播关于翻越封锁的工具的信息(Ha, 2006)。然而,翻越途径本身并不能解决信息访问的全部问题,不可能打开中国真正自由公开言论的大门。他没有对“内部的”互联网审查提出任何应对之策。 对于那些中国国内服务器上的内容来说,翻越工具毫无办法,因为那些内容或者被删除,或者被阻止出现。
Lokman Tsui (2008) 认为,西方的学者、政策制定者、媒体和活动家们对于GFW和互联网过滤的过份关注,是源于他们被错误地导向了通过铁幕冷战时期的范式来看中国。另外有些人则指出,过滤是访华外国人更可能遇到的中国互联网审查的 一个方面,而影响国内中文互联网的审查对于这些在华外国人和国外的人们来说却远没有那么显而易见。此外,基地在海外的言论自由活动人士们自己——比如自由 亚洲电台、人权观察、记者无国界——都有网站被屏蔽的问题,以至于把过滤作为他们和他们的事业首要的关切 (MacKinnon 2008c)。不管人们关注过滤而忽视其他的原因为何,本论文的目标在于强调中国互联网审查系统中被忽略了的另一部分:国内网站审查程序——来自国内的内 容被彻底删除或者压根儿被禁入的原因。整个程序几乎完全由互联网公司的雇员实施,而不是由“网警”或者其他政府雇员。这项研究重点关注这一国内审查系统的 一小部分:部落格服务提供商如何审查中文用户所写的博客。
2004年和2005年,中国博 客用户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由于国际上所有的主要博客服务提供商(Blogspot, Typepad, Wordpress.com, 等等)被GFW拒于门外,绝大多数中国博客——他们像全世界大多数博客一样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安装博客软件和架设自己的博客系统——不得不在国内的中文博 客服务提供商那里开设自己的博客。到2006年,鉴于博客、聊天室和论坛在2005年反日街头抗议中所扮演的角色,官方制定了一套规则和强制性的“自律” 承诺,希望强制网络公司把用户产生的内容控制在特定范围之内(MacKinnon 2008a)。
所有在中国运营网站的公司,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网络服务、聊天室、论坛、部落格、视频或照片共享网站,等等,被要求遵守政府的审查要求,以保住营业执照。政治敏感内容……
(此后略去xx字,tmd,翻不下去了,该文虽然是客观的研究论文,无奈实在过于敏感,感兴趣的同志还是看原文吧,后面的部分更精彩——译者注)